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行政拘留的被拘留人是可以接受探视的。家属在探视被拘留人时,需要携带有效的身份证明到拘留所进行探视。
根据《拘留所条例实施办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会见被拘留人需要携带有效的身份证件。如果是被拘留人委托的律师会见,则还需要携带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法律援助公函。拘留所民警应当核对会见人员的相关证件和凭证,填写会见被拘留人登记表,并及时安排会见。
会见被拘留人应当在拘留所规定的时间和区域进行,并且遵守拘留所的会见管理规定。被拘留人的会见次数一般不超过2次,每次会见的人数不超过3人,会见时间不超过30分钟。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在非会见日会见,或者增加会见次数、人数和时间,需要经过拘留所领导的批准。
被拘留人委托的律师会见被拘留人不受次数和时间的限制,但是应当在正常工作时间进行。
对于违反会见管理规定的情况,拘留所可以给予警告或责令停止会见。
会见结束后,拘留所应当对被拘留人进行人身检查,并将其送回拘室。
根据被拘留人或其亲友的申请,有条件的拘留所可以安排被拘留人进行远程视频会见。
根据修改后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行政拘留处罚的最高期限由30日减少为20日。
修改后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取消了关于未成年人、七十周岁以上的老人、怀孕或哺乳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可以罚款折抵拘留的规定,并明确他们不适用行政拘留处罚。
修改后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将治安案件的讯问查证时间最长不超过36小时缩短为最长不超过12小时。
修改后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专门增加了执法监督一章,对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应当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作出了具体规定。
根据《拘留所条例实施办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被拘留人遇到参加升学考试、子女出生、近亲属病危或死亡等情况时,被拘留人或其近亲属可以提出请假出所的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拘留所在收到被拘留人请假出所申请后,应立即提出审核意见,填写被拘留人请假出所审批表,报拘留决定机关审批。拘留决定机关应在被拘留人或其近亲属提出申请的12小时内决定是否准许请假出所。
如果拘留决定机关批准请假出所,拘留所会给予被拘留人请假出所证明,并安排其出所。
准假出所的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被拘留人请假出所的时间不计入拘留期限。
根据《拘留所条例实施办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被拘留人或其近亲属提出请假出所申请时,需要向拘留决定机关提供担保人,或按剩余拘留期限每日200元的标准交纳保证金。
担保人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担保人需要保证被担保人请假出所后能按时返回拘留所。如果担保人不履行担保义务,导致被担保人请假出所后不归或不按时回所,公安机关可以对其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
如果被拘留人请假出所后能按时返回,拘留决定机关应当及时退还收取的保证金;如果被拘留人请假出所后不归或不按时回所,保证金将被没收并上缴国库。
醉驾被刑事拘留的最短期限和最长时限。公安机关对于醉驾嫌疑人可以进行先行拘留,拘留期限由多个因素决定,包括是否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等。一般情况下,拘留期限最长为14日,特殊情况下可能延长至37日。醉驾嫌疑人被拘留后,如不需要逮捕,应尽快释放;如
刑事拘留的机关及其权限。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有权决定采用拘留措施,其中公安机关在符合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可对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刑事拘留,而人民检察院在自侦案件中尤其针对特定情况的犯罪嫌疑人拥有决定拘留的权力。虽然人民法院没有刑事拘留权,但在司法程序中拥有
刑事案件在刑事拘留解除后是否可以和解撤案的问题。当事人私下调解并不能免除刑事责任,撤案申请是否被认可取决于具体情况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撤销条件。根据相关规定,只有在符合特定条件下,如没有犯罪事实、情节显著轻微等,案件才可以被撤销。最终决定权在司法机关。
被拘留人的家属或其他探视的人员可以直接携带身份证前往拘留所探视,也可以通过信件等与被拘留人通信。律师会见被拘留人的还需携带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拘留所保障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间的会见权利。被拘留人应当遵守拘留所的会见管理规定。会见被拘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