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附条件逮捕适用于以下情况:
重大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是指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毒品犯罪,以及严重暴力犯罪和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嫌疑人。
附条件逮捕的区别在于认定犯罪的证据标准不一致,即“证据有所欠缺”,但应该达到“基本构成犯罪”的程度。
附条件逮捕的适用范围还包括侦查机关已就下一阶段如何开展工作有了明确的侦查方案和计划,因限于刑拘时间短而无法获取定罪的关键证据方提请批准逮捕,若给予一定时间既能补充完善证据材料。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逮捕质量标准》和《关于在审查逮捕工作中适用附条件逮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各地检察机关开始试点附条件逮捕工作,并取得了较大成果。
经过了6年的探索试行,附条件逮捕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检察机关的不批捕率在逐年上升,而羁押率和捕后作无罪处理率在逐年下降。
附条件逮捕的法定程序如下:
附条件逮捕存在较大逮捕风险,必须由检察委员会审查决定,以确保适用不当、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强制措施不会发生。
附条件逮捕案件应当严格审查,对于认定犯罪存在的疑点要一一列明,并指出必须调取的关键证据。
如果侦查机关在侦查羁押期限届满时仍未能取到定罪所必需的充足证据,应当及时撤销逮捕决定。侦查监督部门要及时督促和监督侦查机关的侦查取证工作。
刑事拘留37天证据不足的处理方法。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证据不足的情况,应立即释放被拘留人或者提请审查批准。同时,根据案件情况可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措施,期限有明确规定。对于有犯罪事实并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根据逮捕必要性依法逮
强奸罪在立案阶段是否可以取保候审的问题。根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若符合一定条件,如罪行较轻、有严重疾病、缺乏证据等,可以取保候审。此外,强奸罪的追诉期限根据不同刑罚有所不同,存在追溯时效。被害人应及时报警,以便行使追诉权。
逮捕的认定条件及可能判处有期徒刑的条件。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逮捕必须同时满足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以及采取取保候审等方法无法防止社会危险性三个条件。被逮捕的人可能会被判刑,建议委托律师进行法律辩护。
逮捕通知书家属未收到的解决方法。公安机关应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时内通知家属,除非存在无法通知的情形,如犯罪嫌疑人信息不真实、无家属或无法取得联系等。一旦这些情形消除,公安机关应立即通知家属。对于监视居住的情况也一样。如家属未收到通知,应在相关通知书中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