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送的法定情形包括哪些
时间:2023-12-18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扭送其实是一种见义勇为的行为,在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任何公民都可以将犯罪分子进行扭送;但是对于扭送的法定情形我国的法律是有明确的规定的;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扭送,知道实施扭送的要求限制有哪些,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就来给大家说一说关于扭送的相关法律知识,整理如下。
扭送的法定情形
一、扭送的定义和法律依据
扭送是指公民将当场抓获的违法犯罪分子强制送交司法机关处理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符合以下情形的人:
二、扭送的法定情形
1. 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人;2. 通缉在案的人;3. 越狱逃跑的人;4. 正在被追捕的人。
三、扭送的权利和义务
扭送是中国法律赋予公民在紧急情况下协助司法机关同犯罪作斗争的一种权利。公民抓住人犯后,应立即送交司法机关处理,不得擅自拘禁。司法机关对于公民扭送前来的人犯,不论是否属于自己管辖的,都应当接受,并立即讯问。如果认为不构成犯罪或者并非通缉在案的,应立即释放;需要进一步审查处理的,依照管辖分工,移送主管机关处理;需要拘留或者逮捕的,依照法定程序迅即办理拘留或者逮捕手续。
四、实施扭送的要求限制
1. 扭送主体的广泛性:实施扭送行为的主体可以是任何公民。2. 扭送对象的特定性:公民可以扭送的对象限于现行犯、通缉犯、越狱逃跑者或被追捕者,不能随意扩大范围。3. 强迫性:扭送行为具有强迫性,不同于强制措施。4. 即时性和暂时性:公民在发现具有法定情形的人时,应立即将其送往公安司法处理,不得拖延。扭送行为对扭送对象人身自由的限制是暂时的,当公民将扭送对象移送至司法机关时,扭送行为结束。5. 保障性:在扭送过程中,公民不得对扭送对象进行关押和体罚,不能随意进行搜查,不得随意伤害扭送对象的身体或侮辱其人格。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扭送公安机关是否需要办理传唤手续
扭送公安机关时是否需要办理传唤手续的问题。传唤是在讯问不需要拘留的犯罪嫌疑人时使用的诉讼方法。对于被扭送到公安机关的嫌疑人,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不同处理方式,包括同时询问被扭送人和被害人、证人,留置被扭送人并进行盘问和讯问,或立即送入留置室进行盘
-
法院对检察院抗诉的态度
法院对检察院抗诉的态度。检察机关提出抗诉是履行职责的方式,法院应按照司法程序处理,除非有渎职行为。相关法律规定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条款,明确了抗诉的提出、程序、期限及提交方式等,并规定上级检察院可撤回不适当的抗诉。
-
扭送的情形
扭送的四种情形以及扭送制度的法律意义。扭送是中国法律赋予公民在紧急情况下协助司法机关同犯罪作斗争的一种权利。扭送能够阻止犯罪、保障公民人权、弘扬社会正义,是公民见义勇为行为的一种体现。公民抓住人犯后应立即送交司法机关处理,司法机关应接受并讯问扭送的人
-
主管机关对刑事司法协助请求的处理情形
主管机关对刑事司法协助请求的处理情形。主管机关在收到请求后,根据相关法律和刑事司法协助条约的规定进行审查,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处理。包括协助执行、拒绝协助、提出条件执行、要求补充材料和推迟协助等。同时,文章还简要介绍了刑事公诉的相关知识。
-
股权登记的法律程序
-
民事诉讼中伪证行为的法律后果
-
行政裁定的法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