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送是强制措施吗
强制措施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强行限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其根本目的则在于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跑、自杀、毁灭、伪造证据或者威胁证人、继续犯罪,以逃避侦查、起诉与审判。从这个角度来看,扭送恰恰符合强制措施的根本特征,也是为了实现强制措施的根本目的,因此,扭送实际上不可避免地具有强制措施的性质。也正是因为它具有强制措施的性质,《刑事诉讼法》才将其放在“强制措施”这一章予以规定。小编认为,扭送是强制措施。
特别关注: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于公民扭送来的人都应当接受,并立即进行审查,对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该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先采取紧急措施。
一、扭送性质:
1.扭送是法律赋予公民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手段;
2.扭送并非强制措施的种类【有学者认为扭送是一种刑事独立强制措施】。
二、扭送适用对象范围:
理论上认为扭送的对象是现行犯/准现行犯/有合理理由怀疑犯有重罪或脱离强制措施的嫌疑人。
1.现行犯:指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不含预备犯】;
2.通缉犯:指通缉在案的;
3.越狱犯:指越狱逃跑的;
4.追捕犯:指正在被追捕的。
三、公检法对于扭送的处理:
1.四项权力:
a.接受权;
a.讯问权;
c.移送管辖权;
d.采取紧急措施权。
2.对于扭送来的人:
a.都应当接受。
b.应当立即讯问。
c.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
d.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①扭送应不得拥有国家机关紧急逮捕时的附带搜查权。
②未赋予扭送时使用枪械器以暴制暴的权力。
【法条链接】
《刑事诉讼法》
第八十四条对于有下列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
(一)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通缉在案的;
(三)越狱逃跑的;
(四)正在被追捕的。
扭送公安机关时是否需要办理传唤手续的问题。传唤是在讯问不需要拘留的犯罪嫌疑人时使用的诉讼方法。对于被扭送到公安机关的嫌疑人,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不同处理方式,包括同时询问被扭送人和被害人、证人,留置被扭送人并进行盘问和讯问,或立即送入留置室进行盘
人民检察院在审查逮捕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于特定情况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同时,还讨论了询问证人的程序及其目的,包括向证人了解情况、收集并核实证据等。在审查逮捕过程中,人民检察院还可以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摘要完毕。
法律中关于上诉、抗诉、申诉的期限以及申诉控告的对象和处理方式。上诉和抗诉期限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不服判决、裁定的期限分别为十日和五日。申诉期限未有明确规定。申诉控告的对象包括司法机关未释放或解除强制措施等违规行为。申诉控告处理需及时,如不满处理结
扭送的四种情形以及扭送制度的法律意义。扭送是中国法律赋予公民在紧急情况下协助司法机关同犯罪作斗争的一种权利。扭送能够阻止犯罪、保障公民人权、弘扬社会正义,是公民见义勇为行为的一种体现。公民抓住人犯后应立即送交司法机关处理,司法机关应接受并讯问扭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