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防卫的限制条件有哪些
时间:2023-11-08 浏览:4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对于防卫,有无限防卫一说,对于无限防卫,走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不受限制的防卫。无限防卫有时会造成凶犯的一定死亡。那么,需要负一定的刑事责任吗?
无限防卫的限制条件有哪些
限制条件之一:适用行为的限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的规定,无限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的情况下,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然而,这种观点认为无限防卫可以不受一般防卫的限制,即防卫时间、防卫手段和防卫结果都可以不受限制。然而,仔细研读刑法的规定,可以发现这种观点存在诸多不当之处。刑法规定无限防卫的限制条件是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行为。与正当防卫相比,无限防卫的适用范围要小得多。正当防卫的适用范围包括对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的侵害行为,而无限防卫仅适用于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行为。因此,可以实施无限防卫的侵害行为仅限于对人身权益的严重侵犯行为。
限制条件之二:侵害行为的程度限制
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的可以实施无限防卫的侵害行为共有六种,其中包括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法律规定的严重犯罪行为,这些行为易于理解和把握,不应再有争议。而"行凶"和"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则是需要酌情判断的侵害行为。对于这两种侵害行为是否应与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一样达到构成严重犯罪的程度时才可实施无限防卫,成为了无限防卫争论的核心。在作者看来,可以对侵害人实施无限防卫的"行凶"和"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侵害行为,应该与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一样,达到构成严重犯罪的人身侵害行为。这样的限制条件是为了防止无限防卫滥用,保障人权至上原则的实施。因此,无限防卫虽然赋予了防卫人可以剥夺侵害人生命而不负刑事责任的权力,但在刑法的规定下,无限防卫的适用仍然受到限制条件的约束。这些限制条件的设定旨在保护人身安全,防止滥用无限防卫权力,确保正当防卫的合理运用。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扭送造成违法人员受伤扭送群众是否担责
扭送造成违法人员受伤时扭送群众的法律责任。依据我国相关法律,如果是正当扭送且造成被扭送人员受伤,扭送群众通常不用承担责任。但如果是扭送错误或超出法定范围,则需承担责任。文章还介绍了正当防卫与扭送行为的相关法律规定,并建议扩大接受扭送对象的单位和个人范
-
一、治安违法扭送的法律依据
治安违法扭送的法律依据,分析了扭送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如法律性质不明确、人权保障不足和规定过于抽象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治安管理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客体和客观要件,并讨论了是否需要主观过错作为构成要件的问题。
-
异地扭送的处理方法
扭送的定义、性质及异地扭送的处理方法。扭送是公民将犯罪嫌疑人送交公、检、法机关处理的行为。异地扭送需进行合法性审查,并立即通知所在地公安机关。公民应注意及时交送、尊重被扭送人权益,并积极配合公安司法机关工作。有效处理异地扭送,保障公民和被扭送人的合法
-
扭送行为是否构成非法拘禁罪
扭送行为是否构成非法拘禁罪的问题。文章指出,根据法律规定,非法拘禁罪涉及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而扭送行为若出于公民权利行使的目的,比如扭送追捕逃犯至公安机关,不构成非法拘禁罪。文章还针对扭送行为中可能存在的经济纠纷和私利动机进行了分析,强调扭送
-
公民扭送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性
-
医保停交一个月后是否可以补交?
-
打架还手算正当防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