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防卫的限制条件有哪些
时间:2023-11-08 浏览:4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对于防卫,有无限防卫一说,对于无限防卫,走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不受限制的防卫。无限防卫有时会造成凶犯的一定死亡。那么,需要负一定的刑事责任吗?
无限防卫的限制条件有哪些
限制条件之一:适用行为的限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的规定,无限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的情况下,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然而,这种观点认为无限防卫可以不受一般防卫的限制,即防卫时间、防卫手段和防卫结果都可以不受限制。然而,仔细研读刑法的规定,可以发现这种观点存在诸多不当之处。刑法规定无限防卫的限制条件是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行为。与正当防卫相比,无限防卫的适用范围要小得多。正当防卫的适用范围包括对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的侵害行为,而无限防卫仅适用于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行为。因此,可以实施无限防卫的侵害行为仅限于对人身权益的严重侵犯行为。
限制条件之二:侵害行为的程度限制
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的可以实施无限防卫的侵害行为共有六种,其中包括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法律规定的严重犯罪行为,这些行为易于理解和把握,不应再有争议。而"行凶"和"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则是需要酌情判断的侵害行为。对于这两种侵害行为是否应与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一样达到构成严重犯罪的程度时才可实施无限防卫,成为了无限防卫争论的核心。在作者看来,可以对侵害人实施无限防卫的"行凶"和"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侵害行为,应该与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一样,达到构成严重犯罪的人身侵害行为。这样的限制条件是为了防止无限防卫滥用,保障人权至上原则的实施。因此,无限防卫虽然赋予了防卫人可以剥夺侵害人生命而不负刑事责任的权力,但在刑法的规定下,无限防卫的适用仍然受到限制条件的约束。这些限制条件的设定旨在保护人身安全,防止滥用无限防卫权力,确保正当防卫的合理运用。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反抗家暴是否构成正当防卫
反抗家暴是否构成正当防卫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只要防卫行为符合刑法规定的条件,反抗家暴即可视为正当防卫。但需注意,如果防卫行为造成施暴人重伤、死亡且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则属于防卫过当,需负刑事责任。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包括肉体摧残、精神迫害、
-
报案和扭送的具体内涵
报案和扭送在刑事诉讼中的含义和区别。报案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向司法机关报告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而扭送则是公民将当场抓获的违法犯罪分子强制送交司法机关处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报案人一般是偶然发现犯罪行为或事实,而扭送人则是将已抓获的犯罪分子
-
群众扭送查证的时间规定
公安机关对群众扭送的嫌疑人查证的时间规定,包括询问查证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或复杂案情不超过24小时的规定,并阐述了扭送的法定情形和实施扭送的要求限制。扭送是中国法律赋予公民协助司法机关打击犯罪的一种权利,必须遵守相关规定,不能擅自扩大范围或侵犯人权。
-
可以对紧急避险的人进行正当防卫吗
紧急避险情况下是否可以对实施者进行正当防卫的问题。在符合特定条件时,紧急避险可视为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行为对于保护自身和他人安全至关重要,并且不需承担刑事责任。然而,若紧急避险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对于因紧
-
打人无罪辩护怎么判
-
医保停交一个月后是否可以补交?
-
正当防卫的刑事责任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