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送是指公民将有法定紧急情况的违法犯罪分子强制送交司法机关处理的活动。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3条的规定,扭送并不属于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之一,而是法律赋予公民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一种手段。
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实施主体是公安司法机关,而扭送的主体则是公民。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3条的规定,公民可以立即将有以下情形的人扭送至公安机关、检察院或法院处理:
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对于公民扭送来的人都应当接受,并且应当立即进行讯问。如果被扭送的人不属于扭送机关的管辖范围,应当依法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但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情况,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有关机关处理。如果发现不符合拘留或逮捕条件,扭送机关应当向扭送的公民讲明情况,并释放被扭送人。
在本案中,派出所所长让陈某扭送犯罪嫌疑人包某的做法是错误的。虽然包某的强奸行为已经构成犯罪,但根据法律规定,扭送的时间要件是在犯罪行为发生之后立即被发现时才可以进行。然而,在此案中,陈某是在一周后才发现包某的犯罪行为并报案,因此不符合扭送的时间要件。
此外,陈某也不得将犯罪嫌疑人带回家中进行殴打,这是违反法律的行为。
共同犯罪中的分类问题,主要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形式。共同犯罪还包括教唆犯和犯罪中止的情况。对于犯罪中止的认定,简单共同犯罪中要考虑犯罪中止行为的有效性,复杂共同犯罪中的实行犯中止影响教唆犯和帮助犯的认定。若中止犯向有关机关报告并得到司
犯罪既遂的处罚方式,概述了学界对犯罪既遂标准的争议及司法实践中的认定标准。法律规定犯罪未遂是已着手实行犯罪但因意志以外原因未能完成的形态。在认定犯罪既遂时,应以“犯罪构成要件要素齐备说”为标准,同时考虑犯罪事实和刑事政策。
报案和扭送在刑事诉讼中的含义和区别。报案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向司法机关报告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而扭送则是公民将当场抓获的违法犯罪分子强制送交司法机关处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报案人一般是偶然发现犯罪行为或事实,而扭送人则是将已抓获的犯罪分子
帮助犯和从犯的定义、角色与区别。帮助犯指在共同犯罪中提供帮助,未直接参与犯罪实行行为的人。从犯则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人,根据其角色和行为可分为多种类型。对于从犯,根据其在犯罪中的作用,处罚应从轻、减轻或免除。文中还提到共同犯罪中“一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