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强制措施 > 羁押 > 羁押必要性审查规定

羁押必要性审查规定

时间:2024-08-07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8948
在我们的生活中,对于上诉是比较常见的,同时为了保证公平合理,我们的法院一般都要经过多个审判法院对于证据是非常看重的。那么对于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规定国家法律有什么相关规定呢?以下就是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介绍的有关于“羁押必要性审查规定”的相关法律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羁押的定义和期限

在中国,羁押是指在逮捕或拘留决定后,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一种状态,不是一种独立的强制措施。

羁押期限是指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过程中被逮捕后到侦查终结的时间段。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六机关《规定》的规定,羁押期限可以分为一般羁押期限、特殊羁押期限和重新计算的羁押期限三种。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4条的规定,一般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两个月。如果犯罪嫌疑人在逮捕之前已被拘留,拘留期限不计入侦查羁押期限。侦查机关应在法定的羁押期限内完成侦查工作。

特殊羁押期限指的是侦查羁押期限的延长,但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并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和程序。例如,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4条的规定,对于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1个月。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5条的规定,对于因为特殊原因,在较长时间内不宜交付审判的特别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延长期审理。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6条的规定,对于在侦查羁押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案件,可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延长2个月。这些案件包括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以及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7条的规定,对于可能判处10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56条规定延长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可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再延长2个月。

人民检察院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的规定

第一章 总则

为了加强和规范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维护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保障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等有关规定,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制定了本规定。

本规定规定了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定义,由哪些部门负责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以及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的程序和要求。

第二章 立案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辩护人可以申请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申请时应当说明不需要继续羁押的理由,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申请由办案机关对应的同级人民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统一受理。其他人民检察院收到申请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向办案机关对应的同级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请,或者将申请材料移送办案机关对应的同级人民检察院,并告知申请人。

刑事执行检察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后进行初审,并在三个工作日内提出是否立案审查的意见。此外,刑事执行检察部门还应及时查询本院批准逮捕和同级人民法院决定逮捕的情况。

对于可能具有继续羁押必要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执行检察部门应当依职权对其进行初审。对于无理由或理由明显不成立的申请,或者经人民检察院审查后未提供新的证明材料或没有新的理由而再次申请的,由检察官决定不予立案,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三章 审查

人民检察院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包括审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需要继续羁押的理由和证明材料,听取相关人士的意见,了解案件进展情况,调查核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身体状况等。

人民检察院可以对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进行公开审查,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案件除外。公开审查可以邀请与案件无利害关系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参加。

人民检察院应当根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情况,综合评估是否有必要继续羁押他们。评估可以采用量化方式,设置具体标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综合评估。

第四章 结案

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在立案后十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提出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的建议。对于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五个工作日。

经审查认为无继续羁押必要的,检察官应当报经检察长或分管副检察长批准,以本院名义向办案机关发出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的建议书,并要求办案机关在十日内回复处理情况。

对于有继续羁押必要的,由检察官决定结案,并通知办案机关。办案机关未在十日内回复处理情况的,可以报经检察长或分管副检察长批准,以本院名义向其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要求其及时回复。

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后,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提出的建议和办案机关的处理情况或有继续羁押必要的审查意见和理由及时告知申请人。

刑事执行检察部门应当通过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等途径将审查情况、提出建议和办案机关处理情况及时通知本院的其他部门。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羁押必要性审查优缺点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缺点总结出以下几点:。在《刑事诉讼法》中并未提供有关羁押必要性审查权的监督问题的规定。《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

  • 羁押必要性审查最快要多久

    羁押必要性审查按流程应由检察院受理,驻看守所检查室办理,一般5个工作日内,案件复杂的可再延长五个工作日,当做出变更强制措施决定后,交由案件承办公安机关领导批准,在十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赋予了检察机关羁押必要性审查的职责。值得一提的是

  • 哪些人适合无羁押诉讼

    经羁押必要性审查,发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且具有悔罪表现,不予羁押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可以向办案机关提出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建议:。(七)与被害方依法自愿达成和解协议,且已经履行或者提供担保的;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应当制作羁押必要

  • 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意义是什么

    提升检察机关执法行为的公信力。应当建立羁押必要性说理制度,无论是继续羁押还是解除羁押,都应当将理由和依据对当事方进行必要解释,以获取各方的信赖和尊重,特别是不能忽视被害人权益的保障,对此可以建立捕后变更强制措施“被害人告知”制度。

  • 羁押必要性审查规定
  • 羁押必要性审查当天能放人吗
  • 保外就医申请与羁押必要性审查申请有区别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