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的相关性是指证据事实与案件事实之间的客观联系,而非办案人员的主观想象和强加的联系。
证据的相关性应当与案件的基本事实相关,特别是在刑事案件中,与当事人是否犯罪、犯罪性质及罪责的轻重等基本事实有关。与这些基本事实无关的证据材料被视为无相关性。
联系的基本类型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必然关联与偶然关联、肯定性关联与否定性关联、单因素关联以及重合关联等。相关性需达到一定程度,过于间接或相关性微弱的证据可能被视为不具有相关性。
相关性的实质意义在于证明案件事实,因此考察分析证据的相关性主要是为了评估证据的证明力。
非法人证是指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口供、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等证据。各国刑事证据法普遍禁止使用以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手段获取的口供作为证据。这是因为非法方法获取口供对基本人权造成极大损害,禁止使用这类证据可以遏制违法行为,保护公民权利。
对非法人证的确定需要掌握一个度,对整个证据材料的基本内容或主要内容采用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应当完全排除。如果在庭审中提出后才发现其违法性,法官在判决时应排除其证明作用而不予考虑。对于仅有某些调查询问方式不妥的情况,只需排除不妥的询问内容,其他部分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前提是诉讼对方没有提出异议或缺乏合理的反驳根据。
口供补强规则是适用于口供的一项证据规则。在现代刑事证据法中,口供的证明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不承认口供对案件事实的独立和完全的证明力,要求提供其他证据来补强口供。在英美的当事人主义刑事诉讼中,如果被告人在法庭上自愿作出有罪供述,法官可以直接作出有罪判决,不要求提供其他证据。对于审判庭外的自白,由于对被告人进行强制可能导致其虚假性,需要补强证据来保证其真实性。
对补强证据的要求一般不需要达到单独证明犯罪事实的程度,但也不仅仅要求对口供稍有支撑。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主要有两种主张,一种要求补强证据大体上能独立证明犯罪事实的存在,另一种要求补强证据与供述一致,并能保证有罪供认的真实性。在我国,应当采用第二种标准,即补强证据能够保证有罪供认的真实性即可。
在共同犯罪案件中,共犯的口供是否能够互为补强证据存在争议。在英美,一般要求对共犯的口供进行补强证明。然而,日本最高法院的判例认为,共犯的口供不属于“本人的自白”,不需要补强证据。这种观点将共犯口供与“本人自白”区别对待,不适用补强规则。
犯罪嫌疑人供述排除的情形。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采取暴力、威胁、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非法手段获取的犯罪嫌疑人供述应当予以排除。同时,强调依法调查和收集证据的重要性,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无效,被处罚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手机关机卡在里面时,警方是否能够对手机号进行定位的问题。文章介绍了手机定位的方式,包括GPS定位、WIFI定位和基站定位。同时,根据公安局手机定位的法律规定,警方在特定情况下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对手机进行定位。即使手机关机,仍有可能通过基站定位等方式
存疑不起诉与国家赔偿法的关系。存疑不起诉是根据《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规定的终止决定,与中止决定不同。存疑不起诉决定应当公开宣布,并自宣布之日起生效。存疑不起诉并不等同于认定被不起诉人有犯罪事实,而是对构成犯罪的证据不足的确认。根据
公安局行政处罚的相关问题。公安机关保存的行政处罚记录和档案不会消除,这些记录对当事人今后的生活影响不大,只有在违法犯罪时司法机关才会调取。此外,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于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情况下,不再给予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