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证据 > 证据审查 > 电话录音是原始证据还是传来证据

电话录音是原始证据还是传来证据

时间:2020-05-25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9614
证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人证也可以是物证。根据法律规定,证据可分为直接和间接;原始与传来四种,每种证据的证明效力也不相同。那么电话录音是原始证据还是传来证据?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各位读者进行解答。

一、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这是按照证据来源的不同,对证据的划分。

1.原始证据,凡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未经复制或转抄的证据是原始证据,也即是案件的第一手材料。在刑事诉讼中,诸如作为物证的原物,作为书证的原件,证人目睹有关犯罪案件事实所作的证言等,一般都属于原始证据。在民事诉讼中,如合同纠纷中的书面合同,订货合同中的样品,对案件事实亲自耳闻目睹的证人作的证言等。在行政诉讼中,亲眼目睹违法活动的证人证言,当事人对自己违法行为的的陈述,物证的原物,书证的原件,现场检查笔录、罚没款收据,扣押物品清单等,都是原始证据。由于这种证据直接从案件事实发生中产生的,即来源原始出处的证据,因此,一般来说,这种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较大,对案件的证明作用也比较强。

2.传来证据,凡不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而是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经过复制、转述的证据。常见的传来证据有:物证的复制品,文件的副本、影印件、抄件,非亲自感受案件事实的证人所作的证言。

传来的证言必须是有确切来源和根据,没有确切来源的道听途说,不是传来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只有在原始证据不能确定或者确有困难时,才能用传来证据代替。如果案内只有传来证据而没有原始证据,不能认定案件事实。

二、直接与间接证据

凡是可以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属于直接证据。它的含义是指某一项证据的内容,不必经过推理过程就可以直观地说明被指控的犯罪行为是否发生,这种犯罪行为是否为正在被追诉的人实施的。

凡是必须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属于间接证据。

在理解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分类标准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分类的范围只涉及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其余与案件主要事实无关,但对量刑有作用的证据并不纳入这种分类方法之中。

(2)在直接证据中有肯定性直接证据和否定性直接证据。肯定性直接证据的内容必须具备可以证明发生了犯罪案件和谁是犯罪人这两个要素,否则就不是直接证据。否定性直接证据则不然,只要一项证据足以否定其中的一个要素,就是直接证据。因为只要有一项否定性直接证据成立,就可以断定案件的主要事实不存在,或者不是刑事案件,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

(3)直接证据或间接证据都可以是原始证据或传来证据。

三、电话录音是原始证据还是传来证据

电话录音可以是原始证据也可以是传来证据,要看该电话录音与案件本身的关系,如果和案件直接相关是原始的录音则属于原始证据。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讯逼供的法律规制

    《刑事诉讼法》对于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的法律规制。规定对于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包括供述、证言和物证等。同时,也强调了人民检察院在调查核实非法证据收集情况时的职责,包括提出纠正意见和追究刑事责任。确保司法公正,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欠条是否为债权的唯一证据?

    庞某与孙某之间的借款纠纷案件。庞某提供了电话录音证据和证人证言来证明孙某借款的事实,虽然孙某未出庭抗辩,但一审法院认为庞某未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借款关系的履行情况,驳回了其诉讼请求。然而,二审法院认为庞某提供的证据相互印证,能够证明借款事实,判决孙某

  • 刑讯逼供行为的定义和构成要件

    刑讯逼供罪的定义、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刑讯逼供罪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采用肉刑或变相肉刑手段强迫其作口供的行为。构成此罪必须满足主体、行为方式、目的和结果等要件。触犯刑讯逼供罪的行为人将受到法律严惩,若导致人员伤残或死亡,将从重处罚。需注意,非法

  • 如何证明诉讼时效中断

    如何证明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及证据提供。当事人可通过提起诉讼、提出要求或请求以及对方同意履行义务等行为中断诉讼时效。为证时效中断,可提供书面材料、承诺证明、证人证言、电话录音和短信记录等作为证据。若证据不足,可结合诉讼中止情形进一步证明。确保当事人合法

  • 公安是否能够认定伪造证据
  • 刑讯逼供罪的相关法律规定
  • 债务诉讼申请前要准备哪些工作
刑事证据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