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变更是指保险合同当事人和关系人的变化。主体变更包括以下三种情形:
1. 投保人的变更:投保人的变更是商事合同中常见的情况。投保人的变更可以通过保险单的转让来实现。具体来说,投保人的变更分为两种情况:(1) 投保人一方主体变更时不需要征得保险人同意即可转让合同,可以是记名的或不记名的。(2) 投保人一方主体变更时需要得到保险人同意才能转让合同。
2. 保险人的变更:保险人的变更在保险合同中较少发生。保险人的变更情况主要有两种:(1) 保险人因破产或政府行政指令将保险转让给其他保险人,此情况下通常不需要得到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同意。(2) 保险业务的正常转让,一般需要得到投保人的同意。
3. 被保险人的变更:被保险人的变更很常见,通常由投保人通知保险人即可。
内容变更是指合同中约定事项的变更,包括保险标的、保险金额、保险期间等事项的变更。内容变更一般由投保人提出,经保险人同意后产生法律效力。变更可以通过保险人在保险单或其他保险凭证上批准或附贴批单的形式进行。根据我国《保险法》第20条的规定,保险合同的变更经过投保人和保险人协商同意的,可以采取保险人在原保险单或其他保险凭证上的批准或附贴批单的形式,也可以采取投保人和保险人订立变更书面协议的形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5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条的规定,保险合同的订立需要满足以下要件:(1) 当事人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 意思表示真实;(3) 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因此,保险合同的有效订立要求当事人具备相应的缔约能力,并在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上真实表示意思。
保险合同变更的相关法律规定。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可进行必要的变更,分为保险合同主体的变更和保险合同其他记载事项的变更。变更保险合同应当采用法定形式,经过法律程序实施,可采用批注或附贴批单、书面协议等方式进行。
保险合同的概念、性质和特点,包括保险合同的双务性质、射幸性质、标准附合性质和要式性质等法律特征。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设立、变更或终止保险法律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具有经济交换和法律关系的双重属性。文章还对保险合同的形式和订立方式进行了介绍。
保险公司的定义、分类及其相关法规。保险公司是为公众提供风险保障的经济组织,分为人寿和财产两类。保险公司需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并遵守股权持有限制。保险条款和费率需报备并遵守规定,中国保监会有权颁布范本和规范业务行为。保险公司对同一险种应执行
而鉴于被保险人在合同中权的特殊地位,当保险合同正式生效之后,就没有变更的余地了。但父母为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不受此限,但是死亡给付保险金额总和不得超过金融监管部门规定的限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