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目前的法律规定,对于非法证据排除的例外情况,目前尚无明文规定。然而,《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至第五十八条对非法证据排除做出了一定的规定。
根据该条规定,如果通过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收集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供述,以及通过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收集的证人证言或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如果收集的物证或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应当予以补正或作出合理解释;如果无法补正或作出合理解释,应当予以排除。
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存在应当排除的证据,应当依法予以排除,并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
根据该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在接到报案、控告、举报或发现侦查人员使用非法手段收集证据的情况下,应当进行调查核实。对于确实存在非法收集证据的情况,应当提出纠正意见;如果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该条规定,法庭审理过程中,如果审判人员认为可能存在非法收集证据的情况,应当对证据的合法性进行法庭调查。当事人及其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有权申请人民法院依法排除非法收集的证据。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一方应当提供相关线索或材料。
以下是非法证据排除的操作程序:
1. 程序启动。
2. 在法庭调查过程中,被告人有权提出其审判前供述是非法取得的意见,并提供相关线索或证据。
3. 法庭初步审查。程序启动后,法庭应当进行审查。如果合议庭对被告人审判前供述的合法性没有疑问,可以直接对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进行调查;如果对供述的合法性有疑问,由公诉人对取证的合法性举证。
4. 控方证明。公诉人应当向法庭提供讯问笔录、原始的讯问过程录音录像或其他证据,并提请法庭通知讯问时其他在场人员或其他证人出庭作证。如果仍不能排除刑讯逼供嫌疑,提请法庭通知讯问人员出庭作证,以证明供述的合法性。
5. 双方质证。公诉人举证后,控辩双方可以就被告人审判前供述的合法性问题进行质证和辩论。
6. 法庭处理。法庭对被告人审判前供述的合法性问题做出裁定。如果公诉人的证明达到确实、充分的程度,能够排除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属非法取得的,法庭确认该供述的合法性,并准许当庭宣读和质证;否则,法庭对该供述予以排除,不作为定案的根据。
犯罪嫌疑人供述排除的情形。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采取暴力、威胁、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非法手段获取的犯罪嫌疑人供述应当予以排除。同时,强调依法调查和收集证据的重要性,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无效,被处罚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法》对于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的法律规制。规定对于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包括供述、证言和物证等。同时,也强调了人民检察院在调查核实非法证据收集情况时的职责,包括提出纠正意见和追究刑事责任。确保司法公正,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关于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详细阐述了非法言词证据的界定、排除原则以及审查程序。规定明确了非法言词证据的界定标准和排除原则,同时详细说明了在审查批准逮捕、起诉以及庭审过程中如何排除非法言词证据。文章还规定了被告人对审判前供述的申诉程序、庭审中对审判前供述
《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规程》的相关内容,其中包括采用非法方法收集的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以及物证、书证的排除规则,非法证据不得使用,以及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证据合法性的举证责任和法庭审查证据合法性的程序。规程旨在确保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