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的供述和辩解是独立完成的,没有外部力量的帮助和指导。即使一些犯罪嫌疑人有抗拒交代的心理,但他们往往不能自圆其说,并且出现逻辑矛盾,很容易被揭穿。然而,律师介入侦查后,犯罪嫌疑人可能从律师那里得到帮助,并了解证据来源、案件证人情况、自己涉嫌的罪名以及检察机关掌握的案件线索。这使得犯罪嫌疑人能够制定对抗侦查部门的策略,增强心理防线,为翻供、变供作准备。一些犯罪嫌疑人在第二次询问后就拒不交代,或者答非所问,甚至沉默不语,并且拒绝在笔录上签名。这给侦查部门审讯和固定证据带来了不便,加大了案件查办的难度。
职务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对法律相当精通,具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特别是在行贿受贿案件中,“一对一”形态是很难查办的案件,而犯罪嫌疑人所期望的就是这种形态下受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犯罪嫌疑人得到律师的指点和暗示,除了不配合侦查部门的讯问以外,还可能就毁灭证据以及串供等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事项向外求助。一些不良律师可能通过非法手段帮助犯罪嫌疑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为了在法庭辩论中掌握主动,一些律师不惜以身试法,威胁、引诱证人作伪证,或者逼迫证人改变证言等,造成案件证据不足,事实不清,也给侦查部门补充证据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
检察机关侦查部门办案风险主要是立案后因符合撤案情形被撤案。在审查批捕阶段,如果案件不符合逮捕条件,审查批捕部门会建议侦查部门撤案。在审查起诉阶段,如果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公诉部门会退回侦查部门补充侦查。在法庭上,法官也可能建议检察机关补充侦查或者检察机关要求补充侦查。如果补充侦查后仍然达不到起诉条件,或者起诉后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如果律师提前介入,相关证据可能受到影响,不形成闭合性证据链,难以证实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导致犯罪嫌疑人被判无罪。
首先,组织自侦部门认真学习刑事诉讼法,深刻领会新刑事诉讼法的精髓,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学习。同时,加强培训的组织工作,将学习新刑事诉讼法作为干警学习考核的一项内容,力求取得实效。其次,抓好学术交流工作,强化系统内部的协作与合作功能。通过学术交流会,加强检察官之间的互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为应对律师的提前介入做好应变准备,奠定解决问题的基础。此外,发挥系统优势,强化挂职锻炼工作。通过发达地区检察院检察员到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检察院挂职指导工作,以及落后地区检察院干警到发达地区检察院挂职跟班学习,提高全行业的业务水平。
初查是诉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初查工作是应对律师提前介入侦查活动的最有效方式。在初查阶段,要精心制作初查方案,拟定初查策略,确保目标明确、方向准确,避免走弯路。根据初查的步骤、方法、措施和时间,确定调查或接触的顺序。对于举报内容明确、可查性强而被举报人不知情的线索,要选准突破口。对于举报线索不明确、取证对象模糊的案件,以秘密初查为主,不要惊动犯罪嫌疑人,在广泛收集犯罪信息的同时,分析研判案件的成案率。同时,加强与纪检、审计部门合作,加强信息资源共享,以促进初查工作有效进行。
依法收集、完善和固定证据是应对律师介入的最主要环节。在职务犯罪案件中,财务资料比较齐全,许多案件通过审查会计凭证都能得到相关证据。审查会计凭证时,要注意内容、形式、原始凭证的真伪,总账与分类账是否相符,账面金额与实际金额是否相符等。在立案后,要及时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防止犯罪嫌疑人逃跑、自杀,或隐匿、毁灭证据,或者互相串供。口供是刑事案件证据的主要类型之一,要重视第一次讯问的作用,及时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促使其如实交代犯罪事实。同时,要通过讯问证人获取证人证言,加强法律宣传,保护证人的合法权益,鼓励证人勇于作证,为顺利开展诉讼提供良好的证据支持。
刑讯逼供的定义、构成要件及相关法规。刑讯逼供是指司法工作人员采用残酷方式折磨被讯问人,以获取供述的刑事司法审讯方法。其构成要件包括侵犯的客体为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侵害的对象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根据刑法规定,犯刑讯逼供罪的将受到相
刑事案件中原始证据与直接证据的区别以及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的分类意义。原始证据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信度;而直接证据能单独证明案件主要事实。两者可单独存在,并无必然联系。传来证据可作为发现原始证据的线索,并在特定条件下代替原始证据起到
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刑罚标准。根据不同情节和数额大小,犯罪分子将面临不同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等。对于数额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犯罪分子,将面临更严厉的刑罚。文章还提到了福建省的具体数额标准作为参考。
被批捕后的法律程序。其中包括刑事侦查阶段、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和公诉与法院审理阶段。同时,也详细描述了律师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和权益,包括提供咨询和辩护服务、协助申请取保候审等。整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律师的参与对保障嫌疑人的权益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