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是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核算坏帐损失。根据新的准则,企业可以自由选择使用直接转销法或备抵法。然而,这种自由选择会导致企业之间在防御坏帐损失能力上存在差异。那些选择计提坏帐准备金的企业能力较强,而那些没有计提坏帐准备金的企业能力较差。此外,这种自由选择也会导致企业的经营业绩存在人为差异。计提坏帐准备金的企业当期利润较少,而未计提坏帐准备金的企业利润较多。因此,相同的经营业绩可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社会认可。
根据新的财会制度规定,使用备抵法核算坏帐损失的企业必须采用应收帐款余额百分比法来计提坏帐准备金。虽然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它忽略了应收帐款拖欠时间和发生坏帐可能性之间的正比关系。一般来说,应收帐款拖欠时间越长,收回应收帐款的可能性越小,发生坏帐的风险就越大。因此,在进行坏帐损失核算时,不能忽略时间因素对坏帐的影响。
根据新的财会制度规定,使用应收帐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帐准备金的企业,计提比率为:农业企业、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为1%,对外经济合作企业为2%,外商投资企业不超过3%,其他行业企业为3%-5%。这导致了许多使用备抵法核算坏帐损失的企业面临不均衡的税负。此外,同行业内可选的计提比率也会导致实质上经营业绩相同的企业在会计核算上显示不同的经营业绩数值,难以得到一致的业绩评价。
坏帐准备与累计折旧帐户的属性相似,它是用来抵消应收帐款帐户的,以计算应收帐款净额的。因此,坏帐准备的余额应与应收帐款帐户相对,为贷方。如果坏帐准备的余额在借方,就是一种异常现象。然而,根据新的财会制度规定,收回已核销的坏帐时,应记入坏帐准备,这就导致了坏帐准备帐户借方余额的出现。
新的财会制度对于坏帐的确认条件和审批手续作出了具体规定,但并未对后续管理做出规定,这容易被人利用。例如,某企业按规定程序核销了某乡办化工厂的2.1万元贷款。然而不久后,该工厂经济复苏,原经办销售员私下前去要款,通过各种手段索回了2.1万元欠款,并将其据为己有,从而对企业财产和所有者权益造成了一定影响。
应收账款在设定质押后的处理方式,包括转让问题、清收与使用问题以及管理问题。在转让问题上,应收账款在质押后一般不得转让,出质人如欲转让需经质权人同意。在清收与使用问题上,应收账款的债务人支付的款项应优先用于清偿所担保的债权。在管理问题上,出质人应履行对
个人制造假账的法律处罚。对于情节不严重且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个人将受到《会计法》规定的罚款和行政处分。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情况,个人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如有期徒刑和罚金,具体处罚程度取决于逃税数额和所占应纳税额的比例。文章还强调了伪造会计凭证的法律处罚
债权凭证制度的法律属性不明确的问题,其社会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债权凭证并未改变人们对法院出具“法律白条”的认识,实施中增加了法院工作量,且缺乏明确的执行措施标准和有效监督。尽管设立债权凭证的初衷是保护债权人权益、提高法院执行效率,但实际上并未达到预期
本文介绍了工伤赔偿金没有发票如何做账的方法。首先,根据出纳提供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编制记账凭证。然后,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分类账,并在月末进行计提、摊销和结转。接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