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案件时,有权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询问,并记录相关人员的意见。这一程序旨在确保案件的审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在发现并认定有犯罪行为时,必须按照司法程序进行立案侦查,或指示公安机关进行侦查。一旦侦查工作完成,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被告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就必须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如果认为无需追究刑事责任,就必须撤销原案。除法院决定外,任何公民的逮捕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的批准。
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要求起诉的案件,有权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起诉、免予起诉或不起诉。对于主要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如果人民检察院发现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存在违法行为,应当通知公安机关进行纠正。公安机关对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不起诉或免予起诉的决定持有异议时,可以要求人民检察院复议,并可要求上级人民检察院复核。
上级人民检察院应及时作出决定,并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执行。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由检察长或检察官以国家公诉人的身份出席法庭,支持公诉,并监督审判活动的合法性。人民检察院起诉的案件,如果人民法院认为主要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存在违法情况,可以要求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或通知人民检察院进行纠正。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本级人民法院一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如果认为有错误,应按照上诉程序提出抗诉。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应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必须派员出席法庭。人民检察院发现刑事判决、裁定的执行存在违法情况时,应当通知执行机关进行纠正。对于监狱、看守所和劳动改造机关的违法行为,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通知主管机关进行纠正。
关于提讯看守所人犯的限制规定。文章介绍了提讯人员在讯问人犯时必须遵守的证件、人数、程序等方面的规定,以及看守所的拒绝提讯义务。同时,对于犯罪嫌疑人的讯问过程,包括侦查人员的人数要求、传唤要求、讯问顺序、讯问时限以及特殊犯罪嫌疑人的讯问要求等也进行了详
刑事上诉状的理由及相关规定。首先阐述了上诉权的行使不受限制,并介绍了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提起二审抗诉的两种情况。接着描述了上诉期限,包括不服判决、裁定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以及申请抗诉的期限。最后,还说明了上诉期限的计算方式。
环境污染罪的性质、立案标准以及最新情况。环境污染罪是危害公共卫生的一种罪行,侵害的法益是环境资源。其立案标准包括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等情形。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显示,近年来因污染环境被逮捕的人数不断增加,各地检察机关也在积极处理环
刑事拘留的机关及其权限。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有权决定采用拘留措施,其中公安机关在符合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可对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刑事拘留,而人民检察院在自侦案件中尤其针对特定情况的犯罪嫌疑人拥有决定拘留的权力。虽然人民法院没有刑事拘留权,但在司法程序中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