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来证据是指那些不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而是经过复制、转述的证据。常见的传来证据包括物证的复制品、文件的副本、影印件、抄件以及非亲自感受案件事实的证人所作的证言。
传来的证言必须具备确切的来源和根据,道听途说或没有确切来源的传闻不属于传来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只有在原始证据无法确定或确实存在困难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传来证据代替。如果案件只有传来证据而没有原始证据,不能认定案件事实。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188条的规定,调取书证、视听资料应当优先调取原件。如果取得原件确实存在困难或因保密需要不能调取原件,可以调取副本或复制件。调取物证时应当调取原物,但如果原物不便搬运、保存,或者依法应当返还被害人,或因保密工作需要不能调取原物,可以将原物拍照或录像。对原物的拍照或录像应当足以反映原物的外形和内容。调取书证、视听资料的副本、复制件以及物证的照片、录像,必须附有不能调取原件、原物的原因、制作过程和原件、原物存放地点的说明,并由制作人员和原书证、视听资料、物证持有人签名或盖章。
中国民事诉讼法及司法实践强调以事实为根据,实事求是地查明案件客观真实性,因此并不排除传来证据(包括传闻证据)的证明作用。只要传来证据(包括传闻证据)与案件的某个待证事实有关联,并结合其他证据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查证属实后,就可以用来证明案件事实。实践证明,传来证据经过转述、传抄、复制的次数越多,出现差错的可能性就越大,但并不能因此否定传来证据的作用。传来证据在发现和收集原始证据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对验证和核实原始证据的真伪也具有重要意义。在无法获得原始证据的情况下,经过查证属实的传来证据同样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所处的特殊地位。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不承担举证责任,但仍需履行一定的权利和义务,提供某些证据协助查明案情。被害人的陈述作为独立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刑事直接证据的定义、种类与特点。刑事直接证据能够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包括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书证、视听资料和物证等。其特点在于与案件证明关系直接,收集审查困难,易假失真。
刑事诉讼证据的法律性及其表现。证据的法律性指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和法定程序获得的事实材料才具有证据资格,也称为证据的合法性。证据的法律性主要表现在证据种类的法定性、收集证据的主体和权限的明确性,以及收集、查证、质证和认证过程的规范性。法律的这一特性
尸体登报后无人认领的处理方式在不同地区的法律规定。包括侦查人员的勘验和检查,保护犯罪现场并通知公安机关的义务,以及携带证明文件进行勘验和检查的程序。对于死因不明的尸体,公安机关有权决定解剖并通知家属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