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32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在收集证据时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这些证据包括能够证实被告人有罪或无罪以及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
在实践中,有罪无罪的各种证据都是由侦查、检察、审判人员主动收集并查证属实的。这不仅是他们的职权,也是他们的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讯问被告人时不得强迫其自供。然而,被告人有义务如实回答司法人员的讯问,而没有拒绝陈述或保持沉默的权利。
在自诉案件中,自诉人负有证明责任。如果法院认为自诉人提出的控诉证据不足,可以要求其补充提供。如果自诉人无法提供足够的证据,法院有权驳回自诉。
如果被告人提出反诉,反诉人负有证明责任。法庭在双方当事人提供证据的基础上,对争执事实不清的情况应主动进行庭内外调查。只有在事实调查清楚后,法庭才能对案件进行处理,而不能消极地依靠双方提供的证据。
我国刑法中的伪证罪,详细阐述了证人、鉴定人等在刑事诉讼中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等行为将面临的法律处罚。同时,也介绍了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在刑事诉讼中的相关罪行,强调只有在故意伪造证据的情况下才构成犯罪,无意失实不属于伪造证据的范畴。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所处的特殊地位。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不承担举证责任,但仍需履行一定的权利和义务,提供某些证据协助查明案情。被害人的陈述作为独立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刑事直接证据的定义、种类与特点。刑事直接证据能够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包括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书证、视听资料和物证等。其特点在于与案件证明关系直接,收集审查困难,易假失真。
刑事诉讼证据的法律性及其表现。证据的法律性指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和法定程序获得的事实材料才具有证据资格,也称为证据的合法性。证据的法律性主要表现在证据种类的法定性、收集证据的主体和权限的明确性,以及收集、查证、质证和认证过程的规范性。法律的这一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