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证据 > 刑事证据种类 > 间接证据的概念及运用

间接证据的概念及运用

时间:2024-04-23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9967

间接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审查判断

在一起案件中,涉及的证据很多。其中,间接证据是指不能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单独一个间接证据无法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它只有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才能查明主要事实。间接证据具有依赖性和关联性,其证明方法是推断,与直接证据具有排他性。对刑事诉讼中的间接证据进行审查判断,应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物证的合法性和相关性

首先要审查物证的来源是否合法,其外形属性等特征是否与案件事实有联系,看有无假冒和伪造的情况。

二、证人的品质和可靠性

其次要审查证人的品质,与犯罪嫌疑人的关系及其他客观条件,看是否出于不良动机或受其他影响,使提供的证言失实。

三、鉴定材料的可靠性和专业性

最后要审查鉴定材料是否可靠,鉴定人是否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资格,看鉴定结论是否准确可信。

在对证据进行综合分析时,应把握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综合审查证据,正确排除矛盾;二是推断要符合逻辑和情理。

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

根据间接证据的特点和司法实践经验,在完全运用间接证据定案的情况下,必须遵守以下几项规则:

1、客观性

用于定案的每一个间接证据都必须经查证属实,即必须都是客观真实的。

2、关联性

间接证据必须与案件真实存在客观联系,对证明案件事实有实际意义。

3、充分性

间接证据必须达到能够证明案件全部事实所需要的量。

4、协调性

间接证据之间以及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必须协调一致,没有矛盾。

5、完整性

间接证据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

6、排他性

运用间接证据构成的证明体系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唯一的,而且是排他的。

在审查间接证据时,必须考虑其客观性、相关性和法律性。只有客观存在的、与案件事实存在客观联系且为法律容许的证据方可采用。且间接证据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即有关犯罪事件、地点、过程、手段、工具、后果、目的、动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个人情况等,都必须有相应的证据证明。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之间必须协调一致,没有矛盾,如有矛盾必须得到合理地排除。间接证据的证明体系必须足以排除其他可能性,得出的结论必须是惟一的,确凿无疑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询问证人的法律程序和方式

    询问证人和被害人的法律程序和方式。侦查人员需充分了解案件和证人情况,选择适当的询问地点,个别询问证人,保障证人权益,并在特殊情况下采取特殊方式询问。询问被害人时需考虑其特殊地位,既认真听取陈述,又要注意分析陈述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并保护其个人隐私和人身

  • 刑事诉讼中的间接证据:案件解析与论证

    一起案件中的证据有很多,所谓间接证据,就是指本身不能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而需要同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间接证据具有依赖性、关联性,间接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方法是推断,同时间接证据具有排他性。对刑事诉讼中的间接证据的审查判

  • 刑事诉讼中的间接证据:案件解析与论证

    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不过,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人民检察

  • 传来证据的概念及作用

    凡是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的证据,也即经过转、述、传抄、复制的第二手以及第二手以下的证据,是传来证据,也叫“派生证据”或“衍生证据”。如证人从他人处得知案件事实的证言、书证的副该、音像资料的复制品等都是。在中国刑事诉讼中通常不排斥传来证据,只是要求注意其

  • 刑事案件间接证据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吗,怎么运用
  • 刑事诉讼的直接证据有哪些
  • 什么是间接证据,间接证据如何审查判断
刑事证据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