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受理阶段 > 立案侦查 > 盲聋哑人违法犯罪如何认定罪

盲聋哑人违法犯罪如何认定罪

时间:2023-11-08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0251

盲聋哑人违法犯罪的认定及特点

聋哑人犯罪的行为特点

聋哑人违法犯罪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盗窃、抢劫、抢夺等违法犯罪行为;
  2. 因报复而行凶的违法犯罪行为;
  3. 为满足生理欲望而犯下的性违法犯罪行为;
  4. 诈骗钱物的违法犯罪行为。

聋哑人违法犯罪的主要特点

聋哑人违法犯罪的特点如下:

  1. 作案手段简单直接、目的明确。
  2. 聋哑人的违法犯罪行为通常与其生理缺陷有关,有时甚至以此作为掩护手法。他们犯罪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财物,还有一部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而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由于社会对聋哑人违法犯罪缺乏足够的防范意识,大多数人对他们持同情态度,使得他们更容易得逞。在财产方面,聋哑人一般不会像健全人那样采用占有、受贿等方式,他们通常会采取最直接、粗暴的偷盗、抢劫、抢夺手段。

  3. 团伙犯罪已成为一大趋势,情节恶劣。
  4. 聋哑人团伙犯罪频率高且作案速度快,作案时分工明确。一些聋哑人团伙在实施抢劫、抢夺时,手段凶残,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5. 被他人引诱、教唆、操纵作案。
  6. 一些不法分子专门引诱、教唆、操纵聋哑人进行违法犯罪。聋哑人的文化素质较低,大多数是文盲。他们中的一些人只能描述自己和家庭的情况,还有一些人由于愚昧无知,根本无法提供自己和家庭的情况。特别是聋哑的青少年,由于缺乏辨别能力和法律意识淡薄,很容易受到社会不法分子的操纵、教唆,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盲聋哑人违法犯罪的法律认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条的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聋哑人犯罪行为应当像健全人一样受到法律的严肃对待,但出于人道主义精神,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必须或应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而是根据行为人的认知和控制能力以及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对于那些手段残忍、情节恶劣,危害后果特别严重的聋哑人犯罪行为,也可以不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聋哑人并不属于无责任能力的人,他们没有失去辨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然而,由于他们在生理上存在缺陷,智力发展受到一定限制,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相对健全人来说稍差一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他们对客观事物的了解,甚至做出错误的判断。然而,如果他们以自己的生理缺陷为借口而无视法律,严重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同样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微信公众号转载他人原创作品是否构成侵权的法律考量

    微信公众号转载他人原创作品是否构成侵权的法律考量。转载作品是否构成侵权需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判断,包括作品类型、合理使用行为的范围、免责事由的认定以及侵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等方面。在转载他人原创作品时,微信公众号需遵守法律规定,尊重著作权人的权益。

  • 商业秘密的保护及附带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问题

    商业秘密保护及附带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问题。权利人在商业秘密遭受侵犯时,可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或向侦查机关举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关于举报是否产生时效中断,存在不同观点,最终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权利人的举报行为可认定为时效中断,保护其民事权利

  • 被迫作伪证是否构成刑事责任

    被迫作伪证在我国刑法中的责任认定。被他人胁迫作伪证的不需承担刑事责任,但胁迫他人作伪证的当事人要承担刑事责任。文章还详细阐述了伪证罪的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包括伪证罪侵犯的复杂客体、在刑事诉讼中的虚假证明行为、特殊主体以及直接故意的心理状态。

  • 殴打他人行为的认定

    殴打他人行为的认定,描述了殴打他人的定义、特点、与结伙斗殴的区别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殴打他人行为侵犯人身权利,扰乱社会秩序,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根据伤害程度,可处以拘留、罚款或警告等处罚,若构成伤害罪则追究刑事责任。

  • 刑事案件这14种情形可申请国家赔偿
  • 案件判决需要犯罪嫌疑人供认吗
  • 个人债务承担风险声明的有效性问题
受理阶段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