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使经营不善、财务状况恶化的企业努力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上市公司破产清算或重组制度法规,并制定事后严厉的惩罚机制。
加快银行体系的商业化改革,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如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确立与负债上市公司之间严格的债权债务关系。特别是国有银行,应在保证国家控股的前提下,引入民间资本,实施股份化改造,建立健全的产权制度改革,以避免内部人过度控制的问题。只有这样,国有银行才能成为真正拥有权力和利益的市场主体,与负债企业建立真正的市场交易关系,并有动力对负债企业的经营活动实施有效的监控。
针对企业经营者通过虚假业务合同、担保、借款、关联交易等方式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行为,债权人应对涉及的当事人(如企业经理或关联企业等)进行财产追索和法律追究,建立强有力的偿债保障机制。
针对当前上市公司重股权融资、轻债务融资的问题,应在加强股权约束和监管部门提高股权融资门槛的同时,适度增加公司的债务融资量,以增强债权对经营者的约束力度。
企业破产清算中资不抵债的处理方式。当企业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清算组需按法定顺序进行清偿,若资不抵债则应立即申请破产并由法院指定新的清算组处理。同时,清算报告详细阐述了公司登记情况、清算组情况、债权人通知和公告情况、资产负债状况等内容。
企业更换法人后的债务承担问题。企业工商登记事项变更时,原公司的债权债务由变更后的公司承担。更换法人不影响公司贷款还款责任,债务的承担者是公司而非个人。在公司破产时,债务清偿顺序依照法律规定,优先清偿职工权益、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最后是普通破产债权。
有限责任公司破产后的还款责任。在宣布破产后,债务将根据优先顺序以公司剩余财产清偿。清偿顺序包括职工债权、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以及普通破产债权。职工债权优先清偿,其次是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最后是普通破产债权。
应收账款在设定质押后的处理方式,包括转让问题、清收与使用问题以及管理问题。在转让问题上,应收账款在质押后一般不得转让,出质人如欲转让需经质权人同意。在清收与使用问题上,应收账款的债务人支付的款项应优先用于清偿所担保的债权。在管理问题上,出质人应履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