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会计法 > 会计核算 > 执行中止与债权凭证的功能有哪些不同

执行中止与债权凭证的功能有哪些不同

时间:2023-10-19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031

执行中止的定义和情形

执行中止是民事诉讼中一种暂时停止执行的措施,与执行终结不同。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34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执行中止的情形包括:

1. 申请人提出延期执行的要求。

如果申请人要求延期执行,法院应当裁定执行中止。

2. 案外人对执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

如果案外人对执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法院应当裁定执行中止。

3. 一方当事人是公民且已经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承担义务。

如果一方当事人是公民且已经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承担义务,法院应当裁定执行中止。

4. 一方当事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且已经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

如果一方当事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且已经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法院应当裁定执行中止。

5. 法院认为应当终止的其他情形。

如果法院认为存在其他应当终止执行的情形,法院应当裁定执行中止。

执行中止的功能和意义

执行中止作为执行过程的一种中断措施,具有以下功能和意义:

1. 保护申请人的执行时效和被申请人的基本权利。

执行中止保护了申请人的执行时效,同时也保护了被申请人的基本权利。

2. 终结执行程序。

当债务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时,在已经启动或即将启动的执行程序中,执行机构发给债权人债权凭证的同时终结执行程序,以防止国家权力资源的浪费。

3. 中断执行时效。

执行程序因执行机构发给执行凭证而终结,民事执行的时效也因此中断并重新开始计算。

债权凭证的功能和法理限制

债权凭证具有以下功能,但从法理上讲,这些功能是不能实现的:

1. 证明债权存在。

债权凭证可以作为证明债权存在的工具。

2. 终结执行程序。

债务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时,执行机构发给债权人债权凭证并终结执行程序。

3. 中断执行时效。

执行程序因执行机构发给执行凭证而终结,民事执行的时效也因此中断并重新开始计算。

然而,从法理上讲,债权凭证无法实现以上功能。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