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出售与债权贴现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时间:2024-10-23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债权出售与债权贴现的法律分析
债权出售
债权出售是指企业将其债权权利转让给第三方的行为,以实现债权资产的变现。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债权出售实质上是企业将债权转让给第三方的行为。其主要特征如下:
- 转让的债权不可收回的风险较小。为了使债权资产变现交易成立,企业必须提供优质的债权资产,否则金融机构等债权受让方由于承担不必要的风险而不会与企业达成交易。因此,在债权资产转让协议中,金融机构通常要求附带追索权,这可以理解为双方为达成交易的附带条件。同时,这也表明在资产转让交易成立后,债权资产的主要风险和回报已转移给金融机构,而附带追索权是金融机构寻求回避风险的一种手段。
- 债权资产转让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任何商品交换都应遵守市场法则,而债权资产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金融市场交易也不例外。金融机构在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资金投放风险与收益等多个因素时,会给出与债权资产市场价值相当的对价。同时,融资企业也会考虑金融机构所给出的对价是否公平合理。可以推断,作为一个理性经济人的企业,如果融入资金占债权资产市场价值的60%以下,其更倾向于采用质押贷款方式而不会选择出售方式。
债权贴现
债权贴现是指企业按照银行等金融机构有关贴现的规定,从债权价值中扣除一定的贴现息,将余额提前支付给企业的一种融资方式。其主要特征如下:
- 债权资产所有权转移。根据现行《票据法》和《合同法》的相关规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贴现后取得的债权凭证可以转贴现或按期收回债权。这表明,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贴现后已取得债权资产的所有权,自然享有该资产的收益权、占有权和处置权。因此,债权贴现实质上也是一种资产转让交易。
- 贴现同样需要支付对价。根据贴现办理的相关规定,贴现息实质上相当于企业占用银行等金融机构资金的使用费。在扣除贴现息后的债权资产价值余值实质上相当于债权资产的市场价值。由于票据债权和非票据债权的风险不同,其贴现率也存在差异。
债权出售与债权贴现的比较
通过分析可知,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债权出售与债权贴现的经济实质相同,都是债权资产的转让,用于融通资金的交易。它们的区别仅在于票据债权和非票据债权的风险不同。因此,债权出售与债权贴现的会计处理应当一致。在取得银行等金融机构资金的同时,应减少账面债权价值,并将附带追索权作为或有负债进行处理,这样更为科学合理。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对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有争议的处理方式
关于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争议的处理方式。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对相关问题的批复、强制执行公证的程序、公证强制执行的作用及特征。当事人对公证债权文书内容有争议提起诉讼,法院不予受理,但若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当事人可提起民事诉讼。公证强制执行简化了
-
公司解散的认定及其效力
公司解散的事由、特征、程序和效力。公司解散的事由包括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股东会决议解散等。公司解散后法人人格仍存在,但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受限。解散程序包括成立清算组、通知债权人、注销登记和公告公司终止。解散的效力包括停止一切积极活动、成立清算组等
-
法律咨询合同的印花税问题
法律咨询合同的印花税问题。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的规定,法律咨询合同不在印花税的征税范围内,因此无需为法律咨询合同支付额外的印花税。当事人在签订法律咨询合同时,无需考虑印花税的支付问题。
-
提高案件结案率,优化司法资源配置
法院系统为提高案件结案率,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所采取的措施。通过发放债权凭证的方式结案,确立再申请执行制度,并督促被执行人及时履行债务,以保护当事人权益。浙江法院系统实践债权凭证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
被收购公司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
-
如何认定逃避追缴欠税行为
-
资产负债管理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