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向检察机关申请抗诉后,检察机关应在三个月内进行审查。
申请抗诉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6条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抗诉范围的限制。对于共同犯罪的案件,即使只有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诉,也应对整个案件进行审查并一并处理。这就是第二审程序的全面审查原则。
全面审查原则要求第二审法院在审判案件时,对一审判决所认定的事实、适用的法律和诉讼程序进行全面审查。具体而言,首先,要审查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是否正确,证据是否确实充分,同时还要审查一审判决适用法律是否存在错误,而不能仅就某一方面进行审查。
其次,要审查一审判决已被提出上诉或抗诉的部分,同时也要审查其中未被提出上诉或抗诉的部分,不能仅根据上诉或抗诉的理由,审查已被提出上诉或抗诉的部分。特别是在共同犯罪案件中,如果只有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诉,既要审查已经提出上诉的部分被告人的上诉理由,又要对未提出上诉的部分被告人的判决内容进行审查,并一并处理。
再次,要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审查一审判决的正确性和合法性,不能只审查实体问题是否正确处理,而忽略审判程序的合法性。
反贪局的法律地位及行政监督。反贪局是设立在检察院内的机构,属于司法监督范畴。行政监督方法包括检查、审查、调查等,其作用在于提供实践依据、预防和纠正违法行为以及保证执行法律。通过行政监督,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刑事裁定书的生效时间。一审判决书在宣判后,上诉期为送达当事人的第二日起至第十日,节假日会顺延。若无上诉或抗诉,判决书在上诉期满后的第一日生效。二审裁定书若维持原判决,则为终审裁定,送达后立即生效。上诉和抗诉期限分别为十日和五日,从接到判决书或裁定书的
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关系,包括其定义、意义以及刑事二审程序的性质与任务。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关系是根据不同主体的地位、立场、任务等形成的程序意义上的法律关系。刑事二审程序是对一审未生效裁判的错误进行救济的程序,其诉讼关系在二审中会有所变化。为了构建新的刑事二
我国二审终审制下如何纠正错误判决的问题。当事人如认为一、二审判决存在重大误判,可申请再审或向检察院提起抗诉。已生效的判决如存在错误,可通过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权要求再审、人民检察院的审判监督权或当事人申诉来纠正。这些途径有助于实现司法公正和保障当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