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抗诉期限的具体规定是什么?
时间:2024-11-08 浏览:5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民事抗诉的法律规定和范围
一、民事抗诉的期限
根据新《民事诉讼法》第209条第二款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的申请应在3个月内进行审查,并作出提出或不予提出检察建议或抗诉的决定。当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抗诉。
二、抗诉期限的界定
尽管新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当事人申请抗诉的期限,但鉴于确立了"法院纠错先行、检察监督断后"的顺位模式,为了督促当事人及时申请权利救济,原法律纠纷的解决不应悬而未决。因此,建议参照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再审的期限限制,将当事人向检察院申请抗诉的期限限制为"六个月内"。
三、民事抗诉的范围
民事检察监督主要是针对生效判决、裁定和调解书进行事后监督,而不是事前、事中或全程监督。以下情况一般不属于检察院民事抗诉的范围:1. 纯人身关系的裁决,如解除婚姻关系的案件,客观上已无法进行纠正。但因解除婚姻导致的夫妻财产分割纠纷仍可提起抗诉。2. 对于生效的民事调解书,只有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可以抗诉,而违反自愿原则或协议书内容违法的情况不可抗诉。3. 当事人对可以上诉的一审判决、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未提出上诉且未说明正当理由的,不可提起抗诉。此规定旨在督促当事人积极寻求法院处理纠纷,只有在穷尽法院处理渠道后,方可依法申请检察院抗诉。4. 对于法院在诉讼前或诉讼中作出的裁定,如诉前保全、先予执行等,虽然一经作出就产生法律效力,但并非最终裁定。当事人可以通过复议等方式解决此类裁定,因此检察院不予抗诉。以上是关于民事抗诉的法律规定和范围的解释。如有法律问题,请务必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相关事务,并随时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得帮助。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提审犯人后案件审理时间的问题
案件审理过程中的提审犯人及后续程序问题。在侦查结束后,案件会移交给检察机关审查,期间涉及证据材料的提供、非法证据审查及补充侦查等环节。补充侦查应在一个月内完成,最多两次。若经过两次补充侦查仍证据不足,将作出不起诉决定。
-
军人离婚案件的管辖情况
军人离婚案件的管辖情况。根据不同情况,非军人对军人、非军人对文职干部、军人和军人之间的离婚诉讼以及军人对非军人提出的离婚诉讼的管辖均有详细规定。一般情况下,案件由原告住所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涉及军人的情况还需考虑其团级以上单位驻地法院管辖。
-
离婚案件管辖权异议申请书
张XX与李XX之间的离婚案件管辖权异议问题。申请人张XX认为案件应该由她经常居住地的海淀区人民法院管辖,而非XX省XX县人民法院。她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提出异议,请求将案件移送至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理。
-
法官审理案件公正问题的解决途径
法官审理案件公正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上诉、申请再审、申请抗诉等法律途径。同时,文章介绍了审判人员回避制度的规定,包括应当回避的情形和申请回避的途径。当事人若发现审判人员违反回避制度,可依法申请其回避。
-
再审与重审的区别
-
个人原因离职申请范文
-
刑事申诉授权委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