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以原判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理由提起上诉的案件,不论二审合议庭认定事实是否清楚,均应开庭审理。通过庭审最后依法认定案情和证据,旨在体现审判的严肃性、民主性和公正性。
被告人辩护律师或自诉人代理律师经委托人同意代为上诉的案件,应当开庭审理。律师认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适用法律不当代为上诉的情况,应充分重视律师所持的上诉理由。通过开庭审理,可以充分发挥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同时进一步确保二审裁判的质量。
重大、复杂或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应当开庭审理。即使二审合议庭认为事实清楚,本可不开庭审理,但为了强化刑罚的特殊教育和一般教育功能,也可以开庭审理。通过开庭审理,可以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有利于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必须开庭审理。
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必须开庭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对于下列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一)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
(二)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
(三)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
(四)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
刑事诉讼一审庭审流程,包括开庭审判长的宣布内容、法庭调查的具体程序、法庭辩论、被告人的最后陈述以及合议庭的评议和宣判。庭审流程保证了案件审理的公正、公开,并充分保障了当事人的各项权利。
审判公开的例外情况,包括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未成年人犯罪和商业秘密的案件不公开审理的规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开庭审理程序,包括庭审准备、法庭调查等阶段,且公开审理的案件需提前公告。
行政案件一审的开庭审理规定。根据《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一审必须进行开庭审理并遵循公开原则,但在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特定情况下可例外。合议庭组成需由审判员组成或陪审员参与,成员需为三人以上的单数。二审案件若事实清楚,法院可以选择书面审理方式。
上诉不加刑原则在保障被告人辩护权、维护上诉制度、促使一审法院和检察院提高工作质量方面的意义。该原则能消除被告人担心加重处罚的顾虑,保障其依法上诉和充分行使辩护权,同时有助于发挥上诉制度的作用,保证两审制的贯彻执行,促使法院和检察院提高工作质量和法律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