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官方网站的机构设置,"死刑复核检察厅"已成为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内设机构之一。该厅成立于2012年下半年,旨在贯彻新刑事诉讼法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规定,为我国死刑制度改革提供可靠的机制保障。
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收回了长达27年的死刑复核权。经过几年的实践,死刑复核工作已进入规范运行、稳步发展的阶段。我国作为保留死刑的国家,对死刑适用实体和程序都进行了严格限制。死刑复核程序作为控制死刑的最后一道防线,体现了我国慎用、少用死刑的思想,由最高法统一行使,对减少死刑案件误判、错判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学界认为,我国死刑复核程序仍不完善。刑事诉讼法对死刑复核程序的规定较为概括,一些操作性措施由最高法自行制定和实施,封闭性较高。要完善死刑复核程序,不仅需要法院的参与,还需要检察机关、辩护律师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共同配合。
最高检成立死刑复核检察厅,是为了履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该厅拥有对死刑复核程序进行监督并提出意见的权利。与其他业务部门机构处在同等位置,死刑复核检察厅可以名正言顺地对死刑复核实施监督,为监督提供可靠的机制保障。
根据新刑诉法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意见,在死刑复核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死刑复核检察厅内设4个处级机构,承担着对最高人民法院复核的死刑案件提出意见、对复核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对省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死刑二审案件进行指导等职能。
为了进一步落实检察机关在死刑复核程序中的角色,最高检将与最高法沟通协商,确定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的范围和方式。同时,将修改和完善《办理死刑复核监督案件工作规程》,建立健全死刑复核检察工作和死刑二审案件办理工作的衔接机制,加强对死刑复核结果的分析研究,推动死刑适用标准的统一规范。
最高检还将加大办理死刑复核法律监督案件的工作力度,通过加强对省级检察院提请监督案件和最高法听取意见案件的办理工作,确保办案质量和效率。通过对死刑复核结果的分析研究和收集典型案例,梳理出法律、政策、证据适用标准,防范高风险案件的发生。
最高检还将对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为进一步加强死刑复核法律监督提供理论支撑。
死刑复核程序中辩护律师的权利,包括听取意见、全面审阅案卷等。程序定义上,死刑复核程序是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复查核准的一种特别审判程序。复核程序适用范围及组成也有所涉及,处理结果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裁定。
中国的死刑复核制度的历史溯源。汉代初步建立了司法体系,包括死刑执行规范;南北朝时期死刑复核制度形成,皇帝和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掌握复核权;隋唐时期是法律司法制度发展的高峰,唐律对死刑复核程序做出了严格规定,并建立了司法监督体制,保障了死刑复核权的有效实施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死刑复核程序,其是审查和核准死刑案件的特殊程序。尽管法律规定中存在广义和狭义的理解,但概念上存在混用情况,给实际操作带来困扰。为确保死刑案件的公正审判和合法执行,有必要对死刑复核程序进行明确定义和规定。
《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条规定了死刑复核程序的流程和期限。根据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未上诉且人民检察院未抗诉的,应在上诉、抗诉期满后十日内报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