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官方网站的机构设置,"死刑复核检察厅"已成为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内设机构之一。该厅成立于2012年下半年,旨在贯彻新刑事诉讼法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规定,为我国死刑制度改革提供可靠的机制保障。
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收回了长达27年的死刑复核权。经过几年的实践,死刑复核工作已进入规范运行、稳步发展的阶段。我国作为保留死刑的国家,对死刑适用实体和程序都进行了严格限制。死刑复核程序作为控制死刑的最后一道防线,体现了我国慎用、少用死刑的思想,由最高法统一行使,对减少死刑案件误判、错判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学界认为,我国死刑复核程序仍不完善。刑事诉讼法对死刑复核程序的规定较为概括,一些操作性措施由最高法自行制定和实施,封闭性较高。要完善死刑复核程序,不仅需要法院的参与,还需要检察机关、辩护律师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共同配合。
最高检成立死刑复核检察厅,是为了履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该厅拥有对死刑复核程序进行监督并提出意见的权利。与其他业务部门机构处在同等位置,死刑复核检察厅可以名正言顺地对死刑复核实施监督,为监督提供可靠的机制保障。
根据新刑诉法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意见,在死刑复核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死刑复核检察厅内设4个处级机构,承担着对最高人民法院复核的死刑案件提出意见、对复核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对省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死刑二审案件进行指导等职能。
为了进一步落实检察机关在死刑复核程序中的角色,最高检将与最高法沟通协商,确定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的范围和方式。同时,将修改和完善《办理死刑复核监督案件工作规程》,建立健全死刑复核检察工作和死刑二审案件办理工作的衔接机制,加强对死刑复核结果的分析研究,推动死刑适用标准的统一规范。
最高检还将加大办理死刑复核法律监督案件的工作力度,通过加强对省级检察院提请监督案件和最高法听取意见案件的办理工作,确保办案质量和效率。通过对死刑复核结果的分析研究和收集典型案例,梳理出法律、政策、证据适用标准,防范高风险案件的发生。
最高检还将对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为进一步加强死刑复核法律监督提供理论支撑。
死刑复核程序的特点和问题。该程序采用秘密审核方式,不开庭审理,导致复核过程以秘密阅卷为主,控辩双方无法充分参与。此外,死刑复核程序由人民法院单方控制,被告人无法与司法权展开理性对话。程序存在的问题包括司法主动性导致失去中立性,以及与二审程序合并导致的
死刑复核程序与第二审程序合并的问题,指出这种实践违反了法律程序,易导致错杀和地方保护主义。为解决这个问题,建议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所有死刑案件的核准权,并设立独立的死刑复核庭,由最高人民法院垂直领导。这样可以确保死刑在全国范围内正确适用,统一死刑适用标准
死刑核准权的变化和影响。在中国成立初期,死刑核准权由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分工行使,但经历了多次变化和调整。最终,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核准权,有利于确保死刑的正确适用和防止错杀无辜。然而,仍需解决如何正确处理之前已核准的死刑案件
死刑复核程序的重要性及其作用。该程序有助于保证死刑适用的正确性,控制死刑的适用以实现少杀、慎杀的刑事政策,同时也是严格死刑规格、统一执法尺度的关键程序。对于保障公民权益、防止错杀、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