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复核程序的延迟导致大量死刑复核案件无法及时结案,使被告人超期羁押,给羁押场所带来紧张局势,给管理工作带来困难。这一问题在全国各级看守所普遍存在。由于死刑犯的主观恶性深,社会危害大,改造困难,加之长期羁押和数量众多,给看守所的日常管理工作增加了沉重压力。为维护正常的监管秩序,看守所不得不投入大量警力、物力和财力,对死刑犯进行重点防范和改造。
死刑复核程序的长期延迟导致死刑判决处于不确定状态。一方面,无法发挥死刑的震慑威力,另一方面,不应当判处死刑的被告人无法及时改判。适用死刑的目的是对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给予严惩,对其他犯罪分子形成震慑。然而,由于部分死刑复核案件拖延,使得某些罪当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犯罪分子在监所关押的时间过长,给监管秩序带来负面影响,也使一些犯罪嫌疑人以其为榜样,抗拒侦查、审讯,力求减轻和逃避处罚。同时,长期处于绝望的精神状态的被告人在关押期间情绪易波动,容易发生事故。
死刑复核程序未规定审理期限破坏了对法律的严肃性和统一性。作为刑事诉讼的重要程序之一,死刑复核程序与其他诉讼程序共同构成了刑事诉讼的有机整体。在其他诉讼程序都有审理期限规范的情况下,死刑复核程序的缺乏审理期限限制使得复核程序成为一个未知数,破坏了刑事诉讼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同时,享有死刑复核权者难以履行职责,监督死刑复核权的行使,死刑复核程序与其他诉讼程序之间缺乏紧密衔接,对刑事诉讼的严肃性产生不利影响。
规范死刑复核程序的审理期限具有合理性。刑事诉讼的价值理念不仅包括公正,还包括效率。在刑事诉讼中,公正应当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但效率也是重要的。特别是在死刑复核程序中,由于涉及到人命,人死不能复生,我们更应该强调公正的重要性。然而,公正并不是唯一的价值,不考虑效率的公正也是不完善的,正如那句法谚所说:“迟到的正义是非正义”。公正的优先地位也不是绝对的,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效率,不得不适当牺牲公正的价值。例如,对于确实应当判处死刑但在法定期限内无足够证据证明其犯罪事实的被告人,应当宣告其无罪。
死刑复核程序中辩护权的保障与控辩平衡诉讼模式的构建。文章指出,死刑复核程序对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和防止死刑滥用具有重要作用。保障辩护权有助于控辩双方平等对抗,体现对生命权的尊重。然而,死刑复核程序中的辩护权行使存在复杂性,要求辩护律师具备更高的能力和素
中国刑事诉讼中的刑复核程序。该程序旨在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核准审查,确保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上的正确性,是中国司法制度的独特之处。其任务是全面审查死刑判决或裁定,防止错杀,坚持慎杀,并统一执法尺度。该程序仅适用于判处死刑的案件,具有适用对象单一、适用
死刑复核程序的重要性与意义,该程序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适用死刑的严肃与谨慎态度。该程序旨在保证办案质量、正确适用死刑、防止错杀,并保障公民权益和社会长治久安。中国的刑事诉讼程序包括普通程序和特殊程序,死刑复核程序是特殊程序之一,具有独特的审判对象和核准权
死刑案件在三级终审制度下的复核程序。当二审判决为死刑且未立即生效时,需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核准。维持原判后,如被告人继续上诉或检察院抗诉,二审法院会依法处理。大部分情况下,最高人民法院会核准原判,执行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