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复核程序是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复查核准的一种特别审判程序。该程序旨在对死刑判决进行审查,确保其合法性和公正性。
死刑复核程序仅适用于判处死刑的案件,包括立即执行和缓期执行两种情况。其他未被判处死刑的案件不需要经过这一程序。因此,死刑复核程序与一审和二审程序以及审判监督程序有所不同。
一般刑事案件经过一审和二审程序后,判决即发生法律效力。然而,死刑案件除了需要经过一审和二审程序外,还必须经过死刑复核程序。只有经过复核并核准的死刑判决才能生效。因此,死刑复核程序可以视为两审终审制度的例外。
死刑复核程序通常在死刑判决作出并生效之前进行。相比之下,一审和二审程序的审理时间是在起诉之后,二审判决之前;审判监督程序则是在判决或裁定生效之后进行。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只有最高人民法院有权进行死刑复核。而其他审判程序不同,一审案件可以由任何级别的法院审理,二审案件可以由中级以上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可以由原审及以上法院审理。
控制死刑的学术主张和立法建议。随着废除死刑成为趋势,我国仍有较多的死刑司法现实,学者们开始反思并提出控制死刑的建议。虽然立法扩张增加了死刑适用条文和罪名数量,但司法方式限制死刑的适用成为新的希望。此外,建议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以集中控制死刑数量
最高人民法院重新收回死刑复核权的背景和原因。历史上,死刑复核权曾下放给地方,随着国家法制的发展和完善,最高法院重新收回这一权力。这一变革提升了刑事审判的统一性和公正性,对国家法制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死刑复核程序的定义及其特点,强调其在保障死刑案件质量和防止无法弥补的错误中的重要性。该程序仅适用于被判处死刑的案件,具有适用对象的单一特定性、适用时间的特殊性和适用方式的特殊性。设立死刑复核程序正是基于死刑的极端严厉且不可逆转的后果,以确保司法公正并
检察机关在死刑复核程序中的法律监督依据和职能定位。其法理依据包括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符合国家政策和“审检分立”的精神等。此外,检察机关对死刑复核进行法律监督并不损害“审判独立”的原则,反而有利于维护法治理念和公平正义。关于职能定位,目前仍存在争议,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