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已经生效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的情况下,依法提起并对案件进行重新审判的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的作用在于确保刑罚权的正确行使,实现上级司法机关对下级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以及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一般情况下,审判监督程序不会对判决的执行产生影响。已经生效的判决会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执行。然而,如果审理法院认为有必要,可以裁定中止判决的执行。
审判监督程序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审判监督程序是确保刑罚权正确行使的可靠保障。通过对已经生效的判决进行重新审判,可以纠正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上的错误,从而确保刑罚的公正执行。
其次,审判监督程序有利于上级司法机关对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进行监督。通过对判决的重新审判,上级司法机关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下级法院在判决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或不当行为。
最后,审判监督程序有利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当事人可以通过申请审判监督程序,要求对已经生效的判决进行重新审判,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总而言之,审判监督程序在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不仅可以纠正错误,保障刑罚的正确执行,还可以实现司法机关的监督和当事人的权益保护。
我国法律中关于怀孕妇女在刑事判决中的特殊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刑法,怀孕或正在哺乳的妇女在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时,可以暂予监外执行,不被判处死刑。但暂予监外执行需符合一定条件,且对于具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不适用。
检察机关在死刑复核程序中的法律监督依据和职能定位。其法理依据包括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符合国家政策和“审检分立”的精神等。此外,检察机关对死刑复核进行法律监督并不损害“审判独立”的原则,反而有利于维护法治理念和公平正义。关于职能定位,目前仍存在争议,主要
监狱减刑和假释的提请程序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目前程序缺少权力制衡,不符合公诉权启动审判权的理论。建议重构减刑假释程序,由检察机关统一行使减刑假释的提请权,将审理方式改为个案审理和公开开庭审理,并赋予罪犯相应的权利。法院裁定应送达检察院并接受其监督,
北京上海等八省市开展的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试点范围包括八个省市,试点期限为一年。通知辩护范围扩大,包括一审、二审及按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案件。追责制度和信息公开被明确规定,保障律师阅卷权和经费。以浙江省为例,其早将基层法院审理的可能判处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