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审判长核实被告人信息,并确认是否到庭。
2. 宣布案件来源,告知当事人起诉人和被告人的身份。
3. 公布合议庭成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并告知当事人可以申请回避。
4. 告知被告人享有的权利,包括申请回避、辩护、提交证据、申请新证人出庭、申请调取新证据、申请重新鉴定和勘验,以及最后陈述的权利。
5. 询问被告人是否申请回避,符合法定条件则休庭并报请上级决定,否则驳回申请。
6. 宣布本案公开或不公开审理,并说明理由。
7. 宣布法庭纪律。
1. 宣读起诉书和附带民事诉讼起诉书。
2. 分别讯问被告人,先由被告人陈述对起诉书的意见,然后由公诉人、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辩护人依次交叉讯问。
3. 询问证人和鉴定人,要求其如实提供证言,并告知其作伪证或隐匿罪证的法律责任。
4. 出示证据,公诉人和辩护人应向法庭出示物证,对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进行宣读。
5. 申请新证,审判长询问被告人是否有新的证据要求出示,并根据申请决定是否同意。
6. 申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公诉人和辩护人可以申请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法庭根据申请决定是否同意。
1. 审判长宣布法庭调查结束,进入法庭辩论。
2. 公诉人发表公诉词。
3. 被害人发表控诉意见。
4. 被告人陈述和辩解。
5. 辩护人发表辩护词。
6. 进行互相辩论。
7. 如发现可能影响判决的新事实,宣布停止辩论并重新进行法庭调查。
8. 刑事部分辩论结束后,对民事部分进行辩论。
9. 被告人进行最后陈述。
审判长询问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是否愿意调解,如双方都同意则进行调解,否则不予调解。
1. 审判长宣布休庭。
2. 控辩双方向法庭移交证据。
3. 当事人核对笔录并签字。
4. 合议庭成员对双方意见进行评议,评议过程保密。
5. 如合议庭成员有重大分歧或不同意合议庭意见,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6. 制作判决书。
7. 继续开庭,宣读判决书。
我国法律中关于怀孕妇女在刑事判决中的特殊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刑法,怀孕或正在哺乳的妇女在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时,可以暂予监外执行,不被判处死刑。但暂予监外执行需符合一定条件,且对于具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不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关于编造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的法律解释。文章详细阐述了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和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认定,以及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情形、从重处罚的情形、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情形,并定义了虚假恐怖信息的含义。
外国人犯罪案件的管辖问题。外国人犯罪的管辖权现由基层人民法院行使。涉及外国人犯罪的批捕、辩护、刑事责任及审理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规定。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犯罪,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审理涉外刑事案件的结果需要及时通报当地外事部门。
刑事案件二审的审理期限及相关规定。法院应在两个月内审结上诉、抗诉案件,但特定情况可延长。地方各级检察院只有在一审判决、裁定有错误时才可抗诉。第二审法院在审理被告上诉的案件时不得加重刑罚,但检察院抗诉或自诉人上诉的案件不受此限。同时,上诉不加刑原则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