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审判长核实被告人信息,并确认是否到庭。
2. 宣布案件来源,告知当事人起诉人和被告人的身份。
3. 公布合议庭成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并告知当事人可以申请回避。
4. 告知被告人享有的权利,包括申请回避、辩护、提交证据、申请新证人出庭、申请调取新证据、申请重新鉴定和勘验,以及最后陈述的权利。
5. 询问被告人是否申请回避,符合法定条件则休庭并报请上级决定,否则驳回申请。
6. 宣布本案公开或不公开审理,并说明理由。
7. 宣布法庭纪律。
1. 宣读起诉书和附带民事诉讼起诉书。
2. 分别讯问被告人,先由被告人陈述对起诉书的意见,然后由公诉人、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辩护人依次交叉讯问。
3. 询问证人和鉴定人,要求其如实提供证言,并告知其作伪证或隐匿罪证的法律责任。
4. 出示证据,公诉人和辩护人应向法庭出示物证,对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进行宣读。
5. 申请新证,审判长询问被告人是否有新的证据要求出示,并根据申请决定是否同意。
6. 申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公诉人和辩护人可以申请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法庭根据申请决定是否同意。
1. 审判长宣布法庭调查结束,进入法庭辩论。
2. 公诉人发表公诉词。
3. 被害人发表控诉意见。
4. 被告人陈述和辩解。
5. 辩护人发表辩护词。
6. 进行互相辩论。
7. 如发现可能影响判决的新事实,宣布停止辩论并重新进行法庭调查。
8. 刑事部分辩论结束后,对民事部分进行辩论。
9. 被告人进行最后陈述。
审判长询问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是否愿意调解,如双方都同意则进行调解,否则不予调解。
1. 审判长宣布休庭。
2. 控辩双方向法庭移交证据。
3. 当事人核对笔录并签字。
4. 合议庭成员对双方意见进行评议,评议过程保密。
5. 如合议庭成员有重大分歧或不同意合议庭意见,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6. 制作判决书。
7. 继续开庭,宣读判决书。
如何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再审抗诉的流程。当事人对不服的民事判决、裁定可向检察机关申诉,检察院将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如立案则对法院民事审判活动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抗诉。符合抗诉条件的案件将提请上一级检察院抗诉,最终法院将开庭审理。
人民检察院对看守所进行事故监督的相关情形,包括被监管人非正常死亡、伤残、脱逃等事故。同时,也介绍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接受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时的注意事项,包括依法处理、紧急措施、记录成笔录等要求,以及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
刑事诉讼的五个阶段,包括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以及法院受理刑事案件的流程。立案是审查报案材料以确定是否存在犯罪事实;侦查是收集证据和缉获犯罪人的阶段;起诉分为公诉和自诉两种形式;审判是在控诉和辩护双方参与下审理案件;执行是根据判决裁定采取相应
附带民事诉讼与刑事案件审理的关系。附带民事诉讼是在刑事案件中同时解决被告人对被害人物质损失的认定和赔偿问题。法院为查清案件事实,通常将两者一并审理以节省资源和时间。附带民事诉讼具有认定物质损失、被告人赔偿能力等复杂事实的特点,且需确保刑事案件在法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