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审判阶段 > 刑事审判监督程序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主动接受案件当事人监督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主动接受案件当事人监督的若干规定

时间:2024-01-05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174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审判执行活动中主动接受案件当事人监督的若干规定

第一条 人民法院的廉政纪律和司法作风

人民法院及其案件承办部门和办案人员在审判执行活动中应当严格执行廉政纪律,不断改进司法作风,主动接受案件当事人监督。

第二条 信息公示

人民法院应当在本院诉讼服务大厅、立案大厅、派出人民法庭等场所公布人民法院的纪律作风规定、举报受理电话和举报受理网址。

第三条 立案审理程序中的信息告知

在案件立案、审理程序中,人民法院应当通过适当方式,及时将立案审查结果、诉讼保全及程序变更等关键节点信息主动告知案件当事人。

第四条 执行程序中的信息告知

在案件执行程序中,人民法院应当通过适当方式,及时将执行立案、变更与追加被执行人、执行措施实施、执行财产查控、执行财产处置、终结本次执行、终结本次执行案件的恢复执行、终结执行等关键节点信息主动告知案件当事人。

第五条 办案进度的告知

案件当事人需要向人民法院了解办案进度的,人民法院案件承办部门及办案人员应当告知。

第六条 廉政监督卡的发放

人民法院案件承办部门应当在向案件当事人送达相关案件受理法律文书时,向案件当事人发送廉政监督卡。案件当事人也可以根据需要到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大厅、立案大厅、派出人民法庭直接领取廉政监督卡。

第七条 廉政监督卡的反馈

案件当事人可以将填有本人意见的廉政监督卡直接寄交人民法院监察部门。人民法院监察部门应当对案件当事人反映的廉政监督意见进行统一处置和管理。

第八条 廉政回访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本院每年办案总数的一定比例,从当年审结或者执结的案件中随机抽取部分案件进行廉政回访,主动听取案件当事人对办案人员执行纪律作风规定情况的评价意见。

第九条 特殊案件的廉政回访

人民法院除随机抽取案件进行廉政回访外,还应当对当年审结或者执结的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案件当事人反映存在违反廉政作风规定的案件以及其他有必要进行回访的案件进行廉政回访。

第十条 廉政回访的方式

廉政回访可以采取约谈回访、上门回访、电话回访、信函回访等方式进行。对案件当事人在回访中反映的意见应当记录在案。

第十一条 廉政回访的组织实施

廉政回访工作由人民法院监察部门会同案件承办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意见的处置

人民法院监察部门对案件当事人在廉政监督卡和廉政回访中提出的意见,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置,包括批评教育、表扬奖励、核查处理以及移送相关部门处理。

第十三条 反馈处置情况

人民法院案件承办部门对案件当事人反映的批评意见进行处置后,应当适时向案件当事人反馈处置情况。人民法院监察部门在对案件当事人反映的违纪违法线索进行处置后,应当适时向案件当事人反馈处置情况。

第十四条 意见的梳理分析

人民法院监察部门应当定期对案件当事人在廉政监督卡和廉政回访中提出的意见进行梳理分析,并向本院党组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

第十五条 检查督促

人民法院监察部门应当对本院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落实本规定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人民法院政工部门应当将本院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落实本规定的情况纳入考核范围。

第十六条 监察部门的职责

尚未设立监察部门的人民法院,由本院政工部门承担本规定赋予监察部门的各项职责。

第十七条 案件当事人的范围

本规定所称案件当事人包括刑事案件中的被告人、被害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民事、行政案件中的原告、被告及第三人;执行案件中的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案外人。受案件当事人委托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代表案件当事人接收、填写廉政监督卡或者接受廉政回访。

第十八条 特殊案件的监督规定

人民法院在办理死刑复核案件、国家赔偿案件中主动接受案件当事人监督的工作另行规定。

第十九条 实施细则

各高级人民法院可以制定本院及辖区法院主动接受案件当事人监督工作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条 生效日期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最高人民法院负责解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再审检察建议的定义

    再审检察建议的相关内容。再审检察建议是人检院对民事、行政检察活动中不合法或错误处理进行监督的书面意见形式,其司法依据、性质和检察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后法院不同意再审的情形都有所涉及。再审的启动程序包括本院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和最高人民法院提审或指令再

  • 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的处理方式及其法律依据

    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的处理方式及其法律依据,包括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时的查找和处理规定,适用社区矫正的范围以及缓刑的撤销和处理。社区矫正适用的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暂予监外执行、裁定假释和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

  • 检察院审查决定书的内容

    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时的审查内容和程序。审查内容包括罪犯是否属于有期徒刑或拘役、患有严重疾病需保外就医、怀孕或哺乳婴儿、生活不能自理但适用监外执行不会危害社会等情形。同时,还需审查决定或批准机关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办理暂予监外执行是否符合

  • 刑事重新审判后的裁判

      依审判监督程序在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的基础上重新审判后,应贯彻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方针,做到全错全改,部分错部分改,不错不改。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的案件,认为必须判处被告人死刑立即执行的,直接改判后,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的

  • 哪些死刑复核情形可以向最高人民检察院提请监督
  • 法院负责哪些刑事案件
  • 申请再审是否要交纳诉讼费用?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