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庭时申请回避复议
时间:2024-12-20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如果当事人对人民法院提出回避申请,但是对于人民法院的回避决定不服的,是可以提出复议的。人民法院是需要及时对复议作出复议决定的。有的朋友就会疑惑,开庭时申请回避复议是怎样的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向法院申请回避的复议期限规定
一、法律规定的复议期限
根据《刑事诉讼法解释》,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请回避被驳回后,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然而,该解释并未对复议申请的期限做出具体规定。
二、对复议期限的进一步明确
在审判实践中,对于“接到决定时”的具体含义存在一定的困惑。有些法院在驳回当事人的回避申请后,并未明确告知当事人应当在何时提出复议申请,导致当事人在庭审中才提出复议申请,进而影响了庭审的进行。因此,有必要对“接到决定时”的规定进行进一步明确。
三、合理设定复议期限
对于复议期限的设定,既不能过短,也不能过长。如果将“接到决定时”理解为当时或当日,将不利于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由于法院在作出回避决定前需要审查相关证据或当事人的陈述,因此当事人要推翻该决定,需要提交新的证据。然而,当事人在当时或当日就提出新的证据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于“接到决定时”的理解应当排除当时或当日。然而,复议期限也不宜过长。申请回避是诉讼中的一个程序问题,是否应当回避相对较容易认定。如果将复议期限设定过长,将不利于提高诉讼效率。综上所述,对于向法院申请回避的复议期限,需要进一步明确“接到决定时”的具体含义,并合理设定复议期限,以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益,提高诉讼效率。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国有土地房屋拆迁申请行政裁决的法律依据
国有土地房屋拆迁申请行政裁决的法律依据,包括参照《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进行执行的相关内容。文章还阐述了拆迁行政诉讼的特征,包括性质、当事人、复议和诉讼程序等方面的特殊性,以及拆迁行政诉讼的司法监督行政性质和内容。此类诉讼成为规范拆迁管理、解
-
刑事诉讼中回避的处理办法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处理办法。当事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有权提出回避要求,涉及检察官和法官应立即停止工作等待上级决策。回避要求的处理程序需提交给法院院长或相应机关决定。回避决定作出后,应换人参与侦查、起诉和审判。驳回决定的申请人有权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诉讼
-
回避的种类及其划分
诉讼过程中的回避种类及其划分。回避主要包括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指令回避三种。自行回避是公安司法人员主动退出诉讼活动的行为;申请回避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要求公安司法人员回避的行为,是当事人重要的诉讼权利;指令回避是有关组织或行政负责人作出的决定。此外
-
人民法院关于申请回避的决定书格式
人民法院关于申请回避的决定书格式。在案件审理或执行过程中,申请人提出回避申请,需要写明被申请人的诉讼地位和姓名以及回避理由。法院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决定是否准许回避申请,并告知申请人如对此决定不服可申请复议。
-
申请回避的决定书
-
行政程序结束后当事人不得提出回避申请
-
拆迁农房补偿太低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