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法》的调整对象包括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领导与会计主管机关及有关机关之间的监督管理关系。根据《会计法》的调整对象,可以将适用范围分为两类人:
1. 办理会计事务的单位和个人,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
2. 主管机关及有关机关,包括各级财政部门以及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
1. 其他经济组织指除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以外的依法应当设置会计账簿和进行会计核算的社会组织,如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外国在我国的常驻机构等。
2. “公司”在适用范围内单列出来,这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作出的适应性调整。公司作为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应当包括在“企业”中。但我国法律对企业与公司制企业在设立条件、组织机构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对公司制企业的会计规则、信息披露以及违规处罚等方面与一般企业有所不同。包括刑法在内的一些法律将“公司”作为特定主体与“企业”并列。
3. “个体工商户”没有列入适用范围,而是授权财政部另行规定其会计规则。
《会计法》对地域的适用范围未作规定,根据我国法律的习惯应理解为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根据国际通行的惯例,中国境外设立的中国投资企业以所在国的法律为依据设立,属于所在国法人,应当执行所在国的法律,不受中国法律的约束。然而,这些企业在向国内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时,应当按照国内法律和投资主体的要求进行。
对《会计法》在时间上的效力范围应理解为:从1985年5月1日起,1985年1月21日发布的《会计法》发生法律效力。从1993年12月29日起,修订后的《会计法》规定发生法律效力,规定前的规定效力终止。从2000年7月1日起,1999年10月31日经修订发布的《会计法》发生法律效力,修订前的《会计法》效力终止。修订后的《会计法》对2000年7月1日以前发生的会计行为没有追溯力。
纳税人欠缴税款与权利执行的优先顺序问题。根据税收法律规定,税收在执行时具有优先权,无担保债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都要排在税收之后。同时,罚款、没收违法所得也应在税收之后执行。税务机关应定期公告欠缴税款情况以确保透明和公正。另外,文章还涉及了停止审
会计手续和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包括款项、有价证券、财物、债权债务、资本基金等的收付、增减和核算,以及其他相关事项的处理。同时,文章还涉及审计机关查询被审计单位账户的程序和发票印制的相关规定,包括印制机关、印制企业数量、印制企业的确定以及发票监制章等。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企业首次上市发行股票的,无可奈何具备的条件包括具有持续经营能力、最近三年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等。第九条 公开发行证券,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并依法报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注册。
我国证券法上规定的证券服务机构包括证券投资咨询公司、财务顾问机构、资信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证券法第169条规定,投资咨询机构、财务顾问机构、资信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服务业务,必须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有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