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七条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这意味着在上诉过程中,被告人的刑罚不会被增加。
第二审人民法院是指对一审判决结果不满意的被告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提出上诉的案件进行审理的法院。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不会对被告人的刑罚进行加重处理。
如果第二审人民法院将案件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除非出现新的犯罪事实或者人民检察院补充起诉,否则原审人民法院也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上述规定不适用。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包括控审分离、控辩对等和审判中立等。这些原则旨在确保刑事诉讼活动的公正性和公正性,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和滥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刑事诉讼是国家司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刑事诉讼活动解决社会纠纷,实现法律正义的目标。遵循这些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58条的规定,对于经过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刑事案件,人民法院应在作出提审、再审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如有需要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对于接受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在接受抗诉之日起一个月内作出决定,并在审理期限
刑事案件二审程序包括提起、审理方式和审理结果三个方面。提起上诉的方式有抗诉和上诉两种方式,可以书面或口头提起。审理方式一般采用合议庭开庭审理,但对于事实清楚的案件,可
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第二审法院发现第一审法院的审理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一条之规定的诉讼程序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一审刑事案件宣判后,判决书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