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给社会造成某种危害的、有过错的行为。根据违法行为的情节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类型,违法行为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和违宪行为。
广义的违法是指一切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狭义的违法则是指严重地违反法律,但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本文从广义上对违法进行论述。
违法与犯罪有着紧密的联系,犯罪一定是违法的,但违法未必构成犯罪。两者的区别在于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更为严重,大多数犯罪行为要负刑事责任,而违法行为则承担行政责任或民事责任。
首先,违法行为与违反道德的行为不同。许多违法行为既是犯罪行为,也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但并非所有违法行为都违反道德。同样,有些违反道德的行为并不构成违法行为。
其次,违法行为与法律上无效的行为不同。违法行为不能产生行为人所希望的法律上肯定的有效结果。然而,法律上无效的行为并不都是违法行为。有些法律上无效的行为虽然没有法律效力,但并不构成违法。
广义的合法行为是指不违反法律规定的一切行为。它是法律宽容的、不加追究的行为。根据法治原则,只要不是违法行为,就是合法行为。广义的合法行为包括狭义的合法行为和非法律行为(中性行为)。划分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民主、自由,防止专制,防止政府滥用权力。对于政府权力而言,法治原则就意味着“凡法律没有允许即为禁止”。
狭义的合法行为是指主体在自己意志支配下实施的,符合法律规范的,对社会有益或至少无害,并受法律保护的行为。狭义的合法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上述特征使狭义的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相区别。
扰民行为是否构成违法行为及其处罚。扰民行为被视为违反治安管理条例,可向派出所报警处理。根据法律规定,可采取警告和罚款等行政处罚措施,若情节严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要求对方赔偿损失。
当事人在申请重新鉴定的权利及相关事项。当事人在申请重新鉴定时需提出合理理由和证据,符合一定条件如鉴定资格、程序违法等,法院才会准许。当事人还可向司法行政机关投诉司法鉴定机构的违法行为。文章还介绍了司法鉴定的定义、类型和管理规定。
校园欺凌是否构成行政违法行为的问题。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校园欺凌是一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不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根据《治安管理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若调解无效,将依法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进行处罚。
无证驾驶的法律后果。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无证驾驶将面临罚款和行政拘留的处罚,并列举了其他违法行为也会受到处罚。无证驾驶威胁交通安全,相关部门将严厉打击此类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