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审判制度 > 审判制度改革是怎样的

审判制度改革是怎样的

时间:2025-01-24 浏览:3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2613

审判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审判制度是我国依法治国的重要法律制度,公开审判制度是诉讼活动的重要法定原则。为了增强审判活动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审判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法院执法水平,我国在审判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一、公开审判制度

公开审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时,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一律公开进行。公开审理的案件应提前公布案由、当事人的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允许公民旁听,允许新闻记者采访和报道,定期公开宣判的案件应提前公告。除合议庭评议外,法庭审判活动的全过程都应公布于众。

根据法律规定,下列案件不公开审理:1、涉及国家机密的案件;2、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3、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4、离婚和商业秘密案件的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

对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但判决仍然应当公开宣告。

二、辩护制度

任何刑事被告人都有权获得辩护。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辩护人,或者由人民法院指定辩护人为他辩护。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告人都有权为自己辩护。

三、回避制度

回避制度是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审判,要求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不得参与本案的审理活动或诉讼活动。

回避适用的对象包括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和勘验人员。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人员应予回避:1、审判人员或其他人员是本案当事人或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2、审判人员或其他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3、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的公正审理。

回避申请可以由当事人提出或者由审判人员或其他人员主动自行提出。申请应当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如果在审理过程中才知道回避事由,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回避申请提出后,应当说明理由。

回避申请的决定由法院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法院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在申请提出后3日内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可以申请一次复议。

四、合议制度

合议制度是指由若干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合议庭的组成人员根据不同的审判程序有所不同。合议庭由3个以上的单数的审判人员组成。在普通程序中,合议庭可以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同组成,也可以由审判员组成。在特别程序中,如要求实行合议制的,合议庭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的审判工作由审判长负责主持。

五、两审终审制度

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就宣告终结的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当事人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人民检察院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抗诉。经过二审的判决或裁定即发生法律效力。如果在上诉期限内当事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不抗诉,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就是发生法律效力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议庭考评制度的必要性

    合议庭考评制度的必要性。各级人民法院应建立合议制落实情况的考评机制,并将考评结果纳入岗位绩效考评体系。考评内容包括合议庭成员参加庭审的情况、制作阅卷笔录等。合议庭由法院院长或刑事审判庭庭长指定审判长,其人员组成需为单数,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评议原则。

  • 见证人是否需要回避

    我国法律中关于回避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等。虽然我国法律没有设定证人回避制度,但证人与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时,其证言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当事人有权要求审判人员回避,并依法追究审判人员接受请客送

  • 特别程序的陪审员是如何的

    人民陪审员的定义、职责、资格条件以及历史背景和意义。人民陪审员是代表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和行使审判权的重要人员。其制度目的是让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体现司法民主。历史上,人民陪审员选任条件曾放宽,以充分代表社会民意。当前,人民陪审员选任制度改

  • 回避制度在法律中的应用

    回避制度在法律中的应用,包括自行回避和当事人要求回避的情况。自行回避中,审判人员在特定情形下应主动回避;当事人要求回避时,需提出回避申请并说明理由。法院对回避申请应在一定时间内做出决定,如当事人不服可申请复议。回避制度是保障诉讼公正性的重要制度,不遵

  • 商鞅的法律改革与法律规范的普遍性
  • 死刑缓期又犯新罪的法律处理方式
  • 离婚案件中的回避制度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