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行贿罪的追诉时效为20年。行贿罪被认定为无期徒刑的最高法定刑。如果在20年之后认为有必要追诉,就必须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核准。
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的规定,行贿罪是指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行为。
具体而言,如果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较大数额的财物,或者以各种名义给予回扣、手续费,都可以构成行贿罪。但如果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且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就不属于行贿罪。
追诉时效是指刑法规定的司法机关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如果犯罪已经超过法定追诉时效期限,就不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如果已经追究的案件超过追诉时效期限,就应当撤销案件、不予起诉或宣告无罪。
不同国家对于追诉时效的规定不尽相同,最长的可以达到30年,最短的仅为3个月。
对于没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犯罪,追诉时效的计算从犯罪之日起开始。所谓犯罪之日,应当是指犯罪成立之日,即行为符合犯罪构成的那一天。由于不同犯罪的构成要件不同,因此确定犯罪成立的标准也有所不同。对于不以危害结果为要件的犯罪,实施行为的那一天就是犯罪之日;而对于以危害结果为要件的犯罪,只有在危害结果发生之日才算是犯罪之日。
对于具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犯罪行为,追诉时效的计算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开始。如果犯罪行为具有连续状态,那么就属于连续犯罪;而如果犯罪行为具有继续状态,那么就属于继续犯或持续犯。至于惯犯的追诉时效计算,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但从刑法的精神以及惯犯与连续犯的关系来看,惯犯的追诉时效也应从最后一次犯罪之日开始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件审理期限的规定。其中规定了不同类型案件的审理期限以及可以延长的特殊情况。审理期限不包括鉴定、补充侦查等期间。目的是确保公正、高效处理案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如何申请检察院启动刑事抗诉程序。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不服的,可向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请求。检察院在收到请求后五日内应作出决定并答复。同时,上诉和抗诉的期限分别为十日和五日,从接到判决书或裁定书的第二日算起。
刑事案件二审的审理期限及相关规定。法院应在两个月内审结上诉、抗诉案件,但特定情况可延长。地方各级检察院只有在一审判决、裁定有错误时才可抗诉。第二审法院在审理被告上诉的案件时不得加重刑罚,但检察院抗诉或自诉人上诉的案件不受此限。同时,上诉不加刑原则在二
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辩护人是专门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的,其职责范围明确,只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而非全部权益。辩护人与公诉人、审判人员的职能不同,其诉讼地位平等,都是依法履行职责。同时,辩护人与审判人员之间存在协助与配合关系。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