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诉行为的原则

时间:2023-10-21 浏览: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3317
我国民诉法未对是否准许撤诉之标准做出明确规定,实践中只能依靠法官的自由裁量。这种弹性很大的“自由裁量”为法官咨意专断提供了“合法”的便利。在大力推进司法公正反对司法腐败的今天,讨论撤诉的标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认为,法院应对此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在认为当事人之撤诉申请同时符合了以下几个条件的情况下,才能裁定准许撤诉:

申请撤诉的真实意思表示

根据《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这意味着申请撤诉必须是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具体而言,当事人申请撤诉时,不能是因为对方当事人或第三人的胁迫、欺诈而作出的意思表示,也不能是因为身处困境而作出的无奈之举,更不能是法官出于某种考虑而对当事人的要求。相反,申请撤诉必须是当事人在正常情况下完全发自内心的真实意思表示。

撤诉不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对方当事人在诉讼中获得的消极确定权益也应得到法律的同等保护。因此,原告申请撤诉不仅涉及对自己诉讼权利的处分,还会涉及对方当事人对其权利的处分。例如,原告错误地认为自己是权利人而提起诉讼,迫使被告不得不花费大量律师费用、人力、财力和时间进行调查取证。被告将在胜诉时获得补偿,并在某些特殊案件中恢复受损的名誉。然而,如果原告撤诉,将导致被告失去在该诉讼中胜诉的机会,同时原告也逃脱了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是不公平的待遇。

因此,当原告申请撤诉损害了被告的权益时,除非得到被告的允许,法院应裁定不准撤诉。被告不同意原告撤诉的,应提出充分的根据和理由。

撤诉行为不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原则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诉法的意见第161条规定,当事人申请撤诉时,如果当事人有违反法律的行为需依法处理的,人民法院可以不准撤诉。结合《民法通则》第58条的规定,当事人撤诉行为有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当裁定不准撤诉:

1. 双方恶意串通撤诉,损害了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如果双方恶意串通撤诉,从而损害了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应当不准撤诉。例如,在实体法规定违法合同的处理中,除了返还原物或赔偿损失外,还需要追缴财产。如果双方恶意串通规避法律责任,损害了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应当没收双方所得财产,收归国库。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依法治国要求树立法律权威,依法办事

    依法治国背景下,关于法律权威和依法办事的重要性。分析各选项后,选项C违背了相关法律。法院在调解过程中,未遵循当事人自愿原则,为下落不明的被告指定代理人参加调解,这违反了《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其他选项A、B和D中的行为均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

  • 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

    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当事人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地位,不存在高低、从属关系,也不存在命令者与被命令者的区别。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必须对等,当事人需就合同条款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法律地位的平等是自愿原则的前提,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 人身损害中财产损失的认定方法

    人身损害中财产损失的认定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最新资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应按照实际损失进行赔偿,若难以确定损失,可按侵权人获利进行赔偿。调解过程中需遵循自愿平等和合法原则,达成协议必须依法进行,并可在法院主持下确定

  • 旧城改造和棚改的区别

    旧城改造和棚改的区别及补偿标准。旧城改造主要针对申请拆除重建的旧住宅区,遵循自愿原则并按规定程序进行;棚改则针对老旧住宅区,以政府主导为主,可强制执行。两者在运作模式、强制性、配建要求等方面存在不同。补偿方面,旧城改造和棚改都有明确的补偿标准,包括房

  • 医疗纠纷赔偿协议书范本
  • 行政机关处理自由裁量案件的调解程序及原则
  • 买产品给股份给工资合法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