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和解是指通过沟通和协商解决刑事案件的一种方式。具体而言,刑事和解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沟通是指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之间进行对话和交流,以解决案件纠纷的方式。在沟通过程中,双方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利益,并寻求双赢的解决方案。
协商是指双方在刑事案件中通过互相让步和达成共识,以和解的方式解决纠纷。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可以商讨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具体事项,并达成协议。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以下公诉案件可以进行刑事和解:
如果案件是由民间纠纷引起的,且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行为,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那么犯罪嫌疑人可以通过真诚悔罪、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的谅解,并达成和解协议。
除了渎职犯罪以外,如果案件是过失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且犯罪嫌疑人真诚悔罪并通过和解方式获得被害人的谅解,那么可以依法进行和解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犯罪嫌疑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那么该案件不适用和解的程序。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以下情况不适合进行刑事和解:
如果案件涉及雇凶伤害他人的情况,那么该案件不属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犯罪案件,不适合进行和解。
如果案件涉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那么该案件不属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犯罪案件,不适合进行和解。
如果案件涉及寻衅滋事的情况,那么该案件不属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犯罪案件,不适合进行和解。
如果案件涉及聚众斗殴的情况,那么该案件不属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犯罪案件,不适合进行和解。
如果案件涉及多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情况,那么该案件不属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犯罪案件,不适合进行和解。
除了以上情况,如果案件涉及其他不宜和解的情况,那么该案件不适合进行和解。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符合以下条件的公诉案件可以进行和解:
如果案件是由民间纠纷引起的,且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行为,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那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通过真诚悔罪、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的谅解,并达成和解协议。
除了渎职犯罪以外,如果案件是过失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并通过和解方式获得被害人的谅解,那么可以依法进行和解处理。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八条的规定,双方当事人和解时,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九条的规定,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新《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案件和解问题的明确规定。刑事和解主要适用于侵犯人权罪和侵犯财产罪,在被害人获得满意的赔偿和道歉后,可从轻处理被告人。但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有限制,如仅限三年以下刑罚的故意犯罪案件、国家工作人员渎职类过失犯罪不适用等。
最终,白某经抢救无效死亡。接到报警后,警方根据调查对曹某依法进行了电话传唤,曹某在亲属陪同下到案自首,并如实供述了事发的详细经过。后在案件审理中,被告人曹某的亲属与被害人白某的亲属达成刑事和解协议,赔偿其经济损失30万元,取得谅解。最终,法院根据被告人
刑事和解并不免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需要立案追诉的,仍然需要立案。新刑诉法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
刑事和解协议具有和民事调解书同样的法律效力,刑事和解协议被害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来看,第二百七十八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