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和解原则

时间:2020-05-25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3709
当发生纠纷或是诉讼时,双方协商是可以和解的。同意刑事案件也可以和解,但是要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和解。那么刑事案件和解原则是怎样的呢?下面手心律师网的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是非分明原则。刑事和解不是和稀泥,不是是非模糊中的一团和气。首先要做到案件本身事实清楚。即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发生,而且确系加害人所为,这是进行刑事和解的基础。对事实不清、证据不充分的案件,即使当事人之间有达成和解的意愿,也不进行刑事和解,因为和解后无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作从宽处理。司法实践中,必须做到“一讯问”、“一询问”、“一告知”。即一要对犯罪嫌疑人做认真讯问,查明犯罪的起因、经过、情节及事实,查清犯罪嫌疑人的悔罪表现;二是要对被害人作扎实的询问工作,让其真正讲出底话、真话,从思想上达到谅解;三是告知其自愿或主动请求司法机关从轻处理犯罪嫌疑人所负的法律后果,在此基础上,请双方将达成的和解协议交给司法机关,必要时,办案人对此还需要作视听资料,以防难以预料的后果发生。

二、自愿守信原则。适用刑事和解应当充分尊重加害人、被害人双方当事人的意愿,和解的发起、进行应当是出于双方当事人的自愿,即必须凸显当事人的“主体地位”。和解协议内容应当是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第三方,包括公安司法机关,不能代替当事人作决定或者强迫当事人进行刑事和解,这是保障当事人权利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刑事和解协议达成后,当事人还要依约履行,自觉遵守诚信规则。加害人以欺骗手段骗取被害人信任,在得到有关机关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或者从轻处理后,故意拖延或者不履行协议甚至威胁受害人,致使被害人没有安全保障的,此类刑事和解在本质上违反了刑事和解的基本条件,即加害人认罪并真心悔过,由此没有消除社会危害性。

三、公平合理原则。加害人的合法权利和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都受刑事诉讼法保护,没有好坏之分,也没有大小之别。因此,刑事和解制度要体现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与加害人得到轻罚或非刑罚化方式处理平等性。在刑事和解中,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损失由加害人的行为造成,加害人负有赔偿的义务,体现了法律正义的要求。具体的赔偿额应当与加害人所造成的实际损失相适应,与加害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相适应,与加害人赔偿能力相适应,该“三适应”体现平等原则的要求。

四、规范合法原则。刑事和解的适用及过程必须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遵循一定的程序,规范地进行。加害人或被害人申请或同意刑事和解,应向有关机关提交书面申请书。有关机关受理后,承办人应对案件进行审查,了解被害人的家庭经济情况、案发后的情绪、对处理结果的要求、是否同意就民事赔偿事宜进行调解等意见,以及被告人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社会交往、成长经历及实施犯罪前后的现实表现,家庭或者单位有无帮教能力和条件,并做好相关记录。在规定时间内作出是否准许刑事和解的决定。刑事和解应当在有关机关的主持和参与下进行。由被害人述说因犯罪受到的损害,由被告人对其道歉并补偿,被害人视情对被告人表示谅解。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拘留不服时的应对策略

    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达成协议,对民事赔偿部分进行和解。至于是否判刑,由法官根据具体案情判断,但公安机关会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和解

  • 刑事案件和解有什么影响

    刑事和解制度是随着刑事诉讼法修改而引入的一项司法制度改革。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调停人或其他组织使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直接沟通、共同协商,双方达成民事赔偿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从

  • 刑事诉讼适用和解吗

    从现实情况而言,年逾七十者,其人身危险性已大大降低,因此对七十岁以上老年人的轻微刑事案件亦可以考虑适用刑事和解。按此精神,对于熟人之间的案件适用刑事和解无可厚非。

  • 刑事和解签完可以放人了吗

    刑事和解并不能够免除当事人的刑事责任,民事赔偿部分要进行和解,刑事部分检察院会起诉到法院!刑事案件的办理应严格依法,不能由当事人任意协商处分。刑法意义上的“从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从轻判处刑罚。依据有关规定,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后,检察机关在

  • 刑事和解后免刑吗
  • 轻伤鉴定结果前能调解吗
  • 累犯刑事和解能判缓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