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儿童权利公约》和《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给予特殊、优先的保护是各国法律都遵循的原则。因此,对未成年人的轻微刑事案件适用刑事和解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对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的刑事犯罪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考虑到年逾七十者的人身危险性已大大降低,适用刑事和解对于这部分人群的轻微刑事案件是合理的。
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案件不能适用刑事和解制度的原因在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国家工作人员行使公权力,必须忠诚和诚信地履行职责,而不可违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此外,职务犯罪案件侵犯的是公共法益,而刑事和解强调的是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的妥协和让步,无法适用于公共法益的保护。
对于熟人之间的案件,法律已经明确规定要予以从轻、减轻处罚。在考虑伦理、道德、情义等因素的调整下,可以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刑罚来控制、预防犯罪,以达到更好的社会效果。
依据《刑事诉讼法》第228条规定,关于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涉嫌刑事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刑罚的。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
从现实情况而言,年逾七十者,其人身危险性已大大降低,因此对七十岁以上老年人的轻微刑事案件亦可以考虑适用刑事和解。按此精神,对于熟人之间的案件适用刑事和解无可厚非。
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刑事诉讼法》首次规定了刑事公诉案件和解程序,把刑事和解正式引入刑事诉讼案件处理范围。通过刑事和解,被害人在精神和物质上可以获得双重补偿,而加害人则可以赢得被害人谅解和改过自新。但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常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司法效果。有
刑事和解协议具有和民事调解书同样的法律效力,刑事和解协议被害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来看,第二百七十八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