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伤害案件能否刑事和解?
时间:2023-12-12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刑事和解制度在轻伤害案件中的应用问题及解决建议
一、刑事和解制度的初衷与现实应用的差距
刑事和解制度是2013年实施的新刑诉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减少不必要的羁押、节约司法资源,并体现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77条和第279条的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在办理轻伤害案件中具有从宽处理的权力,其中包括故意伤害案件。然而,在实践中,轻伤害案件在批捕阶段很难达成刑事和解的情况较多。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更好地适用刑事和解制度于轻伤害案件。
二、刑事和解制度在故意伤害案件中的困境
刑事和解制度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精神,旨在维护轻微刑事犯罪的权益,修复社会关系。然而,在实践中,司法部门在执行该制度时面临一些困境:
- 刑事和解制度本身不完善。制度规定以当事人自愿为基础,司法机关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但缺乏针对无理当事人等特殊情况的硬性规定,导致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
- 赔偿金额争议过大,和解协议难达成。双方当事人在和解过程中存在干扰因素过多的情况,导致和解难以达成。有些受害人可能会利用检察机关的批捕裁量权来达到个人目的。
- 一线侦查人员调解工作不力。一些侦查人员在办案数量较大的情况下,对调解工作缺乏重视,只有在当事人主动提出调解的情况下才会予以主持。部分犯罪嫌疑人甚至不知道刑事和解制度的存在。
- 侦监部门和解工作受限。侦监部门案件承办期限有限,承担和解工作的能力有限,只有在双方当事人就赔偿数额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才能主持和解工作。
三、解决轻伤害案件刑事和解问题的建议
- 制定赔偿标准。根据被害人损伤程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相关费用,制定《人体损伤程度赔偿标准》,对于超出合理数额的索赔,除非犯罪嫌疑人同意,否则不予认同。这样可以减轻办案机关对此类案件办理的难度,更符合刑事和解制度的初衷。
- 制定《刑事和解告知书》。类似于《犯罪嫌疑人权利和义务告知书》,制作成文本形式,及时送达双方当事人,双方根据告知书的内容决定是否愿意和解。侦查机关有义务对另一方进行工作,以便最终达成和解协议。
- 提高侦查机关调解意识和能力。侦查机关作为一线办案机关,对当事人和案件情况的把握更准确,应及时进行调解,将调解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的一把钥匙,注重办案质量和效果的结合。
- 赋予司法机关超出赔偿合理损失的自由裁量权。在制定赔偿标准之前,可以赋予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及法院对超出赔偿合理损失的自由裁量权,以便针对受害人明显不合理的要求和犯罪嫌疑人的赔偿数额做出裁量,只要赔偿数额足够赔偿被害人损失,即使被害人不接受和解,也可对犯罪嫌疑人做出从轻处理决定。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交通事故刑事和解协议
王**驾驶超载货车导致的重大交通事故及其刑事和解协议。事故导致被害人张**死亡,双方协商后达成和解协议,包括经济赔偿、纠纷解决、收款和谅解书、财产转移限制、违约责任等内容。刑事和解适用于犯罪嫌疑人的有罪答辩和双方自愿和解,主要适用于轻微财产性犯罪案件
-
刑事和解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刑事和解的定义及其在刑事诉讼中的适用范围。刑事和解是指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通过调停人或其他组织直接沟通、共同协商,达成民事赔偿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可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从轻减轻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新刑诉法规定,涉及民间纠纷引起的犯罪案件、盗窃罪犯等可适用
-
自诉刑事案件和解原则
自诉刑事案件和解原则,包括是非分明、自愿守信、公平合理和规范合法四个原则。在刑事和解中,必须确保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尊重双方当事人的意愿,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并体现加害人的轻罚或非刑罚化方式处理的平等性,同时遵循法律程序规范进行。
-
刑事终止审理裁定书的法律效力
刑事终止审理的法律规定及裁定书内容。文章介绍了刑事终止审理的法定情形,包括案件情节轻微、超过追诉时效等。文章还给出了刑事终止审理裁定书的范文,并指出当事人可以提出抗诉。文章旨在为公众普及刑事终止审理的相关知识,并提供了法律咨询渠道。
-
刑事案件和解的阶段
-
刑事案件的和解问题及新《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
刑事和解后判处缓刑是否可以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