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政案件中,人民法院对处罚行政案件的审查主要是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被诉行政处罚决定的合法性包括处罚实体内容的合法性和处罚操作程序的合法性。为了证明这两大类内容的合法性,行政执法机关需要向人民法院提供两类证据材料,即被处罚人实施违法行为的事实证据材料和行政处罚决定的程序证据材料,以证明行政处罚决定在实体和程序上都是合法的。
在实践中,即使原告在行政诉讼中没有提出行政处罚程序问题,人民法院也会审查处罚程序的合法性。如果发现程序严重违法,即使原告没有提出程序问题,人民法院也会撤销行政处罚决定。因此,行政执法机关在应诉时必须提供合法的处罚程序证据材料。
行政诉讼要求提供证据材料和法律依据,而不要求提供整个案卷材料。除非人民法院特别需要调阅案卷,被告行政执法机关只需提供证据材料和法律依据,不需要提供其他材料,如调查报告、合议笔录等。行政执法机关在举证时,也不一定需要提供所有证据材料,只需提供“据以处罚”的证据材料即可。只有经过审查被采用的、作为支持行政处罚决定的证据才是“据以处罚”的证据。当然,有些证据材料虽未采用,但对维持行政处罚决定有利的,也可以提供,为胜诉提供有利条件,但是否采纳由人民法院决定。
根据《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规定,当药品监督管理机关作为行政诉讼被告时,应当在收到人民法院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提供据以作出被诉行政处罚决定的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这是举证期限的规定。
如果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将被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行政执法机关即使有足够证据,但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不提供,也会被人民法院视为被诉行政处罚决定没有相应证据,那么行政处罚决定就会被撤销。然而,人民法院撤销行政处罚决定仅仅是因为诉讼程序上未提供证据,而被处罚人的违法事实及其证据仍然存在。因此,执法机关在被人民法院判决撤销行政处罚决定后,仍可以重新做出与被撤销的行政处罚决定内容相同的处罚决定。
如果执法机关由于不可抗力或者客观上不能控制的其他正当事由,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无法提供证据,应当在此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提供证据的书面申请。不可抗力一般指人力无法克服的地震、台风等情况。客观上不能控制的其他正当事由指的是非人为主观意志可以克服的事情。执法机关应当在正当事由消除后的十日内提供证据。如果再逾期提供,将被视为被诉行政处罚决定没有相应的证据。
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诉讼中被告的身份问题。在拆迁许可、拆迁决定、拆迁补偿裁决等行政行为中,拆迁行政管理部门和人民政府都可能成为被告。特别是政府下属机构或临时组织在拆迁过程中既扮演拆迁人角色又作出相关决定和裁决时,政府将承担被告责任。
一份刑事起诉状范本的主要内容,包括被告人的基本情况、辩护人情况、案由和案件来源以及案件事实和起诉的根据和理由。文章详细阐述了如何填写这些信息,并明确指出起诉书的内容必须清楚明确,证据必须确实充分。最后根据案件情况,提出相应的法律处理和处罚建议。
被告人张某甲因滥用职权和受贿的起诉书。张某甲在担任征地动迁办公室工作人员期间,滥用职权造成国家财产损失,同时利用职务之便受贿。案件已经移送审查起诉,张某甲被指控触犯刑法相关规定,需追究其刑事责任。张某甲归案后如实供述罪行,可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
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规定。根据《行政诉讼法》相关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需要提供证据和规范性文件。但原告在某些事项上也需要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举证责任的范围和承担方式有所不同,当发生举证责任竞合时,被告应承担说服责任,而原告应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