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对审计证据进行鉴定
时间:2023-12-08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用以证明审计事实真相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编制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如何对其鉴定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审计证据的鉴定原则及方法
一、审计证据的可信度
审计人员在鉴定审计证据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 第一手审计证据,如实地检查、观察、复核、调查等,比间接取得的审计证据更可信。
- 来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证据比来自薄弱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 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相互印证时,审计证据更具可靠性,否则需要进一步审计。
- 原本文件比复印本、草本更可信。
- 越及时的证据越可靠,客观证据比主观证据更可靠。
二、审计证据的鉴定方法
对审计证据进行鉴定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能足以支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审计人员需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以满足一位明智的人所可能提出的一切合理的疑问。
- 审计证据的证明力:审计证据的证明力是指审计证据能够证明审计事项的真实性、重要性和充分性。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证据的类型和获取途径,确定证明力强的审计证据。
- 审计证据的经济性:审计证据的经济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效用与收集、鉴定这些证据的成本之间的关系。在获取可靠的审计证据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并在必要时取得质量稍逊的其他证据代替。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重要的审计项目,注册会计师不应以审计成本的高低或获取审计证据的难易程度作为减少必要审计程序的理由。若无法取得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则应视情况发表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确认、评价与控制或有负债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工作程序
审计过程中关于确认、评价与控制或有负债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工作程序。审计师需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了解相关事项,获取相关文件和凭证,并与银行、法律顾问和律师进行函证。同时,还需复核税务报告、会议记录和审计工作底稿等,以确定会计报表披露的或有负债是否恰当,
-
特殊情况下停止审计:决策的执行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审计工作。审计署以下各级审计机关受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双重领导,
-
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会受到什么处罚
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审计机关、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区别情况采取前条规定的处理措施,并可以依法给予处罚。5.停止办理出口退税的时间以省级以上(含本级)税务机关批准后作出的《税务行政处罚
-
国企改制造假法院管吗
会管理,因为涉嫌犯罪,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日前听取了市审计局局长的2014年度审计报告。国企中出现财务造假情况,很大原因正是监管缺失的结果。目前,新一轮国企改革正在积极推进,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期发布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国企属于全民资产。传统国有企业在体制
-
审计证据的鉴定有哪些特点
-
酒店收入审计有哪些工作流程
-
上市公司哪些情况需要经过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