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金融机构和其他单位借人的偿还期限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长期借款的借贷双方会订立契约,规定借款的数额、利率、用途、偿还期限、偿还方式以及违约责任等,其金额一般较大,且多附抵押条件、担保要求。因此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审阅有感觉一击率及协议,核对帐簿和凭证来对长期借款进行审计。
二、长期借款审计的要点
1.审查借款的记录、凭证、银行借款对账单及有关文件,对长期借款期末余额较大或有关业务的内部控制存在薄弱环节时,向有关债权人进行函证,以确定借款业务的真实性。
2.审查记录,核对还款日期与借款合同,确定还款的及时性,如逾期偿还需查明原因和责任。审查借款转期的账务处理是否真实,转期手续是否齐备。
3.审查各项借款的日期、利率、还款期限及其他条件,确定长期借款记载的完整性及正确性。
4.根据长期借款的有关资料,验算应付利息费用,验证利息计算及账务处理的正确性,如发现合同规定利率明显偏离市场利率,应作进一步审核。
三、长期借款审计目标
①确定长期借款借入、偿还及计息的记录是否完整;
②确定长期借款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③确定长期借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充分。
四、长期借款审计的程序
1.编制长期借款及利息费用明细表
2.询证长期借款
如果长期借款期末余额较大.或有关业务内部控制有薄弱环节,应向贷款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函询证借款额、借款利率、已偿还数额及利息支付情况等。
3.验证长期借款期末余额
审查账簿记录,验证长期借款期末余额与相关的原始凭证上反映的余额是否一致。
4.审查长期借款抵押、担保情况
审查抵押资产是否确实存在.该资产抵押前的所有权是否确为企业所有。资产价值和实际状况是否与借款合同的规定相一致:借款有担保人时,查明担保人是否符合法定要求。
5.对未入账负债的审查
(1)查阅企业管理当局的会议记录。了解企业决定筹集的全部债务资金的来源:
(2)向被审计单位索取债务说明书;
(3)向债权人询证负债金额:
(4)分析利息费用账户
验证利息支出是否合理,确定实际支出利息是否大于账面反映的应付利息,以查明有无付款利息来自于未入账的长期负债。
(5)审查取得资产的融资方式、复核货币资金的收入来源等
通过审核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未达账项确认借款不入账、支出不入账的问题。
6.审查长期借款合同履行情况
根据长期借款合同有关条款.审查金融机构是否按合同规定及时定额向借款单位发入贷款,借款单位对借款的使用和归还是否履行借款合同的规定,借款的用途和使用是否合理、合法,企业有无违约行为。
7.审查长期借款分类和记账的准确性
被审计单位应当执行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的相关内容。若被审计单位拒不执行需上缴的款项,审计机关可通报有关部门,并采取措施。同时,文章还涉及单位改变会计处理方法和对审计人员滥用职责等问题的处罚措施。
国务院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人员构成及其职权。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和秘书长组成。总理全面领导国务院工作,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国务院依法履行多种重要职能,包括制定行政法规和向全国人大或常
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的威胁以及防范措施。财务报表舞弊不仅会对市场参与者的信心造成威胁,还可能导致公司经济损失和公司治理失效。为防范此行为,公司应加强公司治理、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确保审计人员独立性和客观性,并建立一个新的会计监管体系。同时,鼓励上市公司积极
审计过程中关于确认、评价与控制或有负债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工作程序。审计师需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了解相关事项,获取相关文件和凭证,并与银行、法律顾问和律师进行函证。同时,还需复核税务报告、会议记录和审计工作底稿等,以确定会计报表披露的或有负债是否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