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审计法 > 审计程序 >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现状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现状

时间:2025-05-06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87107
内部审计是“外部审计”的对称。由部门、单位内部专职审计人员进行的审计。那么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如何规定的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就带大家去了解一下相关内容。

一、组织机构界定不清晰

根据《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各单位应当单独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财务部门,受本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然而,由于人员编制和经费的限制,很多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仍然是财务部门的附属部门。有些单位虽然在形式和性质上实现了独立,但部门的领导一直难以确定。这种情况在许多企业中普遍存在,亟需调整。

二、独立性难以保证

要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作用,保证其独立性是首要前提。独立性要求在形式上和实质上都能得到保证。形式上的独立相对容易实现,但实质上的独立则较为困难。人员和经济独立是最典型的,需要依赖人事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支持,否则无法正常开展工作。由于无法实现实质上的独立,影响了审计质量控制。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为一个控制体系,内部审计必须拥有一整套执行标准。目前,内部审计控制标准主要有《内部审计准则》和《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等,但这些规范是国家制定的一个框架性文件,可操作性不强。在实际执行审计项目时,过多地依赖人为因素,严重降低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权威性。内部审计人员急切期望出台内部审计实务操作标准。

四、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

由于缺乏操作性强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导致对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无从评价,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低效率困扰着内部审计工作的展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应加强对内部审计部门本身的责任审计,从根本上保证内部审计的方向和效率,调动内部审计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质量控制专业人员素质不高

内部审计工作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支持。相对于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的服务面较窄,培养专业人才较少,真正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更少。目前从事内部审计的人员专业知识还很欠缺,不能适应快速发展变化的经济环境。

内部质量控制体系构建的关键点

一、明确内部审计的组织构架

为了有效地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工作,必须构建一套合理的组织体系。该组织体系应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和定位、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隶属关系、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明确科学的定位以后,选择恰当的组织构架能够很好地实施内部审计工作。

二、制定层次清晰的质量控制体系

应参照《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应是全面质量控制标准,涵盖本单位所有的业务环节,并且要细分到每个控制节点。质量控制标准应结合行业特征,分行业制定具体的质量控制标准,并量化某些标准,便于执行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

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系统,对内部审计质量全过程进行评价,具体分类到每个关键控制点。评价结果作为内部审计部门和具体人员业绩评价的直接依据,与其薪酬和职务晋升相关联,从而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四、形成基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绩效评价机制

在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评价系统的基础上,形成基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绩效评价机制,对积极实现内部审计目标的部门和人员予以激励和肯定,对消极完成内部审计任务的部门和人员予以处罚和批评。激励或约束机制的实现可采取薪酬和职务晋升等形式,但应考虑内部审计部门的级别和薪酬制度是否与其他部门不同,以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

经济责任纬度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构建

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应包括质量控制的组织架构、质量控制标准及评价系统、绩效评价系统等核心模块,从而有效指导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内部审计目标。

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组织架构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组织架构主要分为业务执行的组织体系和监督评价的组织体系两个部分。建议成立“监察审计委员会”作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监督评价组织体系,由内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内部审计工作,而监察审计委员会负责质量控制标准制定和评价内审质量控制状况。这个组织体系的运行设置可以参考图l。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体系

建议建立类似于SAP的操作规程,按业务模块分类设置控制标准,标准化业务流程控制。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评价指标群,分清责任,编制审计工作日志,加强战略风险的质量控制,并参照IS09000标准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标准体系。

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评价体系

建议设置质量控制标准评价指标群,编制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运行实绩表,设定评分等级,建立基于经济责任视角的绩效管理机制。

基于内审质量控制综合评价的绩效薪酬制度

内审质量控制的综合评价

为了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每月或每年度根据各内审部门和人员的内审质量控制执行现状,制定相应的薪酬体系。

基于绩效考核的人事晋升制度体系

内部审计人员的人事晋升

作为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监审委员会应综合评价系统,考虑内部审计人员的绩效,制定人事晋升制度体系。对于工作业绩突出的人员,应进行破格晋升。同时,对于一些业务能力相对较差的人员,应强化技能培训和职业操守的修养,以提高整体素质。

内外兼修,促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整体提高。

培训引导与综合评价

培训引导的重要性

综合评价的一个根本目的是促进内部审计人员强化经济责任,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为此,内审部门需要进行长期的有规划培训引导。

培训引导的方式

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进行培训,一方面鼓励年轻有能力的员工进行深造研修,另一方面邀请内审专家到企业进行专项培训。每年至少安排一个月的培训时间,作为学习任务,引导内审人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职业素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审计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