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也被称为政府审计,是由国家审计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审计活动。内部审计是指由部门和单位内部设置的审计机构和专职审计人员对本部门、本单位及下属单位进行的审计。社会审计,即国外统称的独立会计师审计或民间审计。在我国,社会审计是指依据《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由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所执行的独立审计。
审计可分为财政收支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三类。财政收支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下级政府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的审计监督。财务收支审计是对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所进行的审计监督。经济效益审计,是对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效益进行监督的行为。
审计可分为事后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前审计。事后审计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完结之后所进行的审计。事中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进行中所实施的审计。事前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发生之前进行的审计。
审计可分为就地审计和报送审计。就地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派出审计小组或审计人员到被审计单位所在地进行的审计。报送审计,也称送达审计,是指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机关的要求,将需要审查的全部资料按时送到审计单位所进行的审计。
目前,我国审计机关主要开展财政收支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转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人们越来越关注经济效益问题。审计机关在对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的同时,将根据客观需要逐步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今后,我国审计机关将逐步扩大报送审计的范围,以提高审计机关的权威性,严肃财经法纪,保护国有资产,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被审计单位应当执行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的相关内容。若被审计单位拒不执行需上缴的款项,审计机关可通报有关部门,并采取措施。同时,文章还涉及单位改变会计处理方法和对审计人员滥用职责等问题的处罚措施。
上市公司提交年度报告的相关内容要求。根据《证券法》的规定,公司年度报告需包含公司概况、财务会计报告和经营情况、董事等高管人员的简介及持股情况、已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情况,以及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事项。确保报告真实、准确、完整,有助于投资者
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年审制度。年审主要目的是评估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情况,内容包括审核会计人员的证书、身份信息及继续教育情况。年审可在财政局进行或网上完成。部分特定情况的人员可免除年审。年审要求会计人员出示继续教育手册和会计电算化合格证,并接受财政部的核查
制单方式的分类及其特点。制单方式分为单式和复式两种,目前复式制单方式较为普遍。复式制单方式能全面反映资金运动,体现内在规律,并有助于检查账户处理正确性。会计制单人在填制记账凭证时,需要注意摘要清晰、业务内容真实等要点,并遵循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