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文书 > 自诉状 > 新刑事诉讼法公诉转自诉制度的改变其他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新刑事诉讼法公诉转自诉制度的改变其他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时间:2024-10-03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5052

侦查机关对被害人的控告或告发不予立案,或者立案后予以撤销不对犯罪进行追究情况的解决

立案程序在中国是侦查的前置程序,学界对此评价不一。肯定的观点认为立案程序有助于过滤一些不必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从而节约司法资源并保障侦查对象的权利。否定的观点则认为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应由法官来裁判,侦查机关决定是否追究犯罪会违反诉讼职能分离原则,可能导致不公正的结果。

此外,侦查机关在审查立案时需要收集证据并进行现场勘验,很难将其与侦查过程完全分开。因此,立案阶段似乎是不必要的。我认同后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取消立案阶段,只要侦查机关获得与犯罪相关的信息,就应该展开侦查活动。如果侦查发现不属于犯罪,则应作出侦查结论并终结侦查。当然,这样仍然存在一个犯罪信息的初步核查问题,但可以通过侦查机关内部的分工来解决。例如,基层治安派出机构或巡警可以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核实犯罪是否存在并保护现场。如果无法确定是否属于犯罪,应毫不迟疑地通知犯罪侦查部门展开正式侦查。这样一方面可以过滤掉虚假或明显不属于犯罪的案件,另一方面也为及时侦查创造了条件。取消立案阶段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侦查机关不立案的问题。在侦查过程中,如果侦查机关认为不应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可以决定撤销案件。如果被害人对此表示异议,这属于程序性裁判应解决的问题,需要由法官根据我们设立的程序作出裁定。

重大、复杂案件的起诉决定权

按照各国通行的做法,一般案件的起诉由公诉机关裁量,而重大、复杂案件的起诉由第三方决定。在我国,无论何种性质的案件,公诉决定主体都是检察机关,这与诉讼职能分离的原则相悖。因此,我们应该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进行改革。在我国这种缺乏陪审团传统的国家,这种决定主体仍然应由法官来承担。这也是一种程序性裁判,裁判的当事人包括公诉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而被害人以公诉方证人的身份发挥作用。对于这种裁定,应允许上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自诉适用情况

    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自诉适用情况。在受害人拥有证据或公安机关决定追究的情况下,受害人可提起自诉。相关法律参考包括侮辱、诽谤案等八项案件,被害人可直接起诉。对于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刑罚判定,根据伤亡后果、伤残等级、手段的残忍程度等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来确

  • 刑事自诉案件的提起及审理程序

    刑事自诉案件的提起及审理程序。自诉案件的提起需符合案件范围、有事实和法律依据、符合管辖规定并提交书面起诉状及相关证据。自诉案件的审理程序与公诉案件有所不同,包括开庭审判、共同侵害人处理、被害人参与及被告人反诉等特殊情况的规定,以保障自诉人的合法权益。

  • 刑事自诉案件的特点及程序

    刑事自诉案件的特点及程序。刑事自诉案件是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特点包括直接起诉、调解和撤诉、反诉权以及上诉和申诉。审理程序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进行,确保被答辩人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 自诉案件中的“私了”及其法律意义

    自诉案件中的“私了”及其法律意义。“私了”指的是当事人自行和解或自诉人撤回自诉。被告人应分析自诉状中的指控事实,认真悔罪,赔礼道歉并赔偿,争取自诉人撤回自诉。我国《刑事诉讼法》对“私了”有明确法律支持。当自诉人不同意时,被告人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应

  • 自诉案件的程序
  • 自诉案件起诉的条件
  • 刑事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的区别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