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文书 > 辩护书 > 受贿犯罪辩护词

受贿犯罪辩护词

时间:2024-09-28 浏览:5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5113

黄某受贿罪辩护词

一、关于本案事实

根据公诉机关案卷材料,黄某所受贿款项及其借款事实似乎清楚,证据也较为充分。然而,辩护人在会见黄某时,黄某声称其收到的43000元中有20000元是向江某所借,并已归还。经过调查,辩护人确认黄某曾在某房地产公司借款20000元,并已偿还。在法庭调查过程中,行贿人江某也证实了黄某在庭上的陈述,即其中的20000元确实是黄某向其借款。辩护人认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1条的规定,所有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现在,行贿人和受贿人都在庭上证实了借款事实,足以说明该指控事实不明确,请法庭根据法律核实并公正认定,以维护法律的公正和严明。

二、黄某的从轻、减轻处罚情节

  1. 黄某收受贿赂的事实是存在的,但他从未主动索要,而是被动接受的。这一点可以根据黄某本人和行贿人的陈述以及起诉书中的客观认定得出。
  2. 黄某虽然存在受贿的事实,但也有拒收贿赂的情节。例如,在某年底,某玻璃厂为黄某购买了一台分体空调专用车,但黄某拒绝接收。第二年,黄某在南昌开会期间,某玻璃厂厂长前来送钱,在只有他们两人在场的情况下,黄某坚决拒绝接收,直到在大厅人多的情况下才勉强接收了3800元。根据二次行贿者的证言,黄某并非贪婪成性,多次拒绝接收贿赂,只是在他们坚持或将钱放下就离开的情况下,黄某才接收了钱。
  3. 黄某虽然收受了贿赂,但并未为行贿人谋取非法利益,也未放弃原则让施工单位以次充好、抬高造价或降低质量。相反,黄某对这些单位的施工质量、工程造价以及决策和付款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管理。根据行贿人吕某的陈述,黄某多次要求其确保工程质量,在其他同案人的证言中也得到了证实。黄某对不合格的工程和偷工减料的工程都毫不客气地要求返工。
  4. 根据法律规定,是否对国家或集体利益造成损失是量刑的重要情节。黄某的受贿行为并未对国家或集体利益造成损失。
  5. 黄某在被传讯时,有关部门仅掌握了他少量的犯罪事实,但黄某在被传讯当天就主动交代了全部情况,没有隐瞒。这表明他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认罪悔罪,对此,起诉书只是简单地提到“黄案发后,尚能如实交待犯罪事实”,这是不公平的。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主动坦白交待未被掌握的犯罪事实,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6. 黄某在归案后多次请求检察人员转告其家人,并亲笔写信给妻子,请家人千方百计筹措款项,尽快交给办案机关。不久之后,他便退还了全部赃款赃物,再次证明了他的认罪悔罪态度。根据法律,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7. 黄某在被传讯当天,在政策的感召下,立即检举了他人的犯罪事实,并提供了重要线索。后来,他还专门写了一封详尽的检举信,使有关部门侦破了另一起重大案件。这是立功的表现,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综上所述,辩护人请求法庭查明借款事实,并依法对黄某减轻处罚。

景德镇市第一律师事务所

张律师 沈律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自诉适用情况

    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自诉适用情况。在受害人拥有证据或公安机关决定追究的情况下,受害人可提起自诉。相关法律参考包括侮辱、诽谤案等八项案件,被害人可直接起诉。对于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刑罚判定,根据伤亡后果、伤残等级、手段的残忍程度等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来确

  • 如何辩护自己不是包庇罪

    被告人邵某被指控犯包庇罪的辩护意见。辩护词指出,缺乏事实根据和充分证据,指控罪名不成立。邵某并未参与商量顶罪的事,也未给钱物用以逃避法律制裁,她的行为不符合包庇罪的相关规定。请求法庭查清事实,对邵某作出无罪判决。

  • 重大责任事故罪辩护词:辩护人意见及相关法律规定

    重大责任事故罪中被告人王XX的辩护意见及相关法律规定。辩护人提出,王XX具有自首情节、积极组织抢救、主观恶性较小、家庭困难、初犯偶犯及悔罪表现明显,请求法庭从轻处罚。辩护人认为对王XX判处六个月至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适用缓刑是合理且必要的。

  • 胡珍侵害李山家权益的行为

    胡珍对邻居李山家的权益侵害行为。胡珍侵占了共同通行的胡同通道,影响了李山家的通行权,并在日常生活中对李山一家采取恶劣行为。最近一次冲突中,胡珍引发打斗,导致李山女儿和妻子受伤。尽管李山试图阻止胡珍的不法侵害,但由于胡珍的强势和误解,事态进一步升级。

  • 贪污贿赂罪辩护词
  • 放纵走私罪如何写辩护词
  • 受贿犯罪辩护词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