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虚假诉讼行为

时间:2020-05-25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5357

如何认定虚假诉讼行为

一、虚假诉讼的法律特征

1、行为人主观上都存在过错或恶意,其行为均具有违法性。

2、行为人均以侵占他人财产或获取非法利益或使他人受害为追求目的。

3、行为人都以民事诉讼的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手段具有隐蔽性。

4、行为人非法目的的实现都有赖于法院的审判权和执行权,诉讼的合法外衣被行为人恶意利用。

二、虚假诉讼的表现形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频繁,社会投资风险加大,近年来虚假诉讼成为不法分子“漂白”“淘金”的一种惯用伎俩。从简单的逃避债务、逃避法院执行,到变相套取合伙人资产,将抽逃出资行为“合法化”等,以达到节省费用、稀释债务、转移财产等其他非法目的。

其表现形式复杂多样,比如虚构借款、签订假合同、伪造证据材料、假倒闭、假离婚等,大多数虚假诉讼是在亲属、夫妻、同学、朋友之间串通,但已有逐渐演变为威胁、贿买作假证之势。虚假诉讼多发于民间借贷、项目工程建设、破产清算及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等几类案件当中。

三、虚假诉讼行为的定性

虚假诉讼行为侵犯的客体主要属于妨害司法罪的范畴。虚假诉讼侵犯的是复杂客体,它不仅侵犯了被害人的财产权、资格权等,还严重妨害了司法机关正常的诉讼活动。但从本质上看,虚假诉讼主要是通过对诉讼程序的恶意利用,从而达到侵犯财产等非法目的,不仅严重浪费了司法资源,也影响了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

第三百零六条之一 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因此,在虚假诉讼侵犯的客体中,侵犯财产权、资格权等其他权利与妨害司法机关正常诉讼活动相比,是一般与特殊、偶然与必然、次要与主要的关系,所以,认定虚假诉讼行为侵犯的客体应体现其特殊性、必然性和主要性特点,将虚假诉讼归入妨害司法罪中。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微信公众号转载他人原创作品是否构成侵权的法律考量

    微信公众号转载他人原创作品是否构成侵权的法律考量。转载作品是否构成侵权需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判断,包括作品类型、合理使用行为的范围、免责事由的认定以及侵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等方面。在转载他人原创作品时,微信公众号需遵守法律规定,尊重著作权人的权益。

  • 商业秘密的保护及附带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问题

    商业秘密保护及附带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问题。权利人在商业秘密遭受侵犯时,可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或向侦查机关举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关于举报是否产生时效中断,存在不同观点,最终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权利人的举报行为可认定为时效中断,保护其民事权利

  •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拘留条件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拘留条件,公安机关可以根据不同情形对犯罪嫌疑人先行拘留,包括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被害人或在场人指认犯罪,发现犯罪证据,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在逃,有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可能,以及身份不明和有流窜作

  • 被迫作伪证是否构成刑事责任

    被迫作伪证在我国刑法中的责任认定。被他人胁迫作伪证的不需承担刑事责任,但胁迫他人作伪证的当事人要承担刑事责任。文章还详细阐述了伪证罪的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包括伪证罪侵犯的复杂客体、在刑事诉讼中的虚假证明行为、特殊主体以及直接故意的心理状态。

  • 网上开设赌场罪主犯未被抓能开庭吗
  • 个人债务承担风险声明的有效性问题
  • 刑事诉讼法规定回避的情形有哪些
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