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对于违反法庭秩序的诉讼参与人或旁听人员,应当根据情节轻重进行相应处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合议庭应当根据以下情形进行处理:
对于违反法庭秩序情节较轻的情况,合议庭应当当庭警告制止并进行训诫。
对于不听警告制止的情况,合议庭可以指令法警强行带出法庭。
对于违反法庭秩序情节严重的情况,经报请院长批准后,可以对行为人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十五日以下的拘留。
对于严重扰乱法庭秩序,构成犯罪的情况,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罚款、拘留的决定不服,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复议申请可以直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也可以通过作出罚款、拘留决定的人民法院提出。在复议期间,不会停止决定的执行。
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措施。在我国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体系中,拘传是强制力最轻的一种,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均有权决定适用。
在执行过程中,可以适用拘传措施。但为了防止操作的随意性,对拘传的具体执行方式作了限制性规定:“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进行拘传。”适用拘传措施时,应当由本案合议庭或执行员提出意见,并报经院长批准后,填写拘传票,交由司法警察执行。在拘传时,必须向被拘传人出示拘传票,并强制被传唤人到指定的地点接受询问。对于抗拒拘传的被拘传人,执行拘传的人可以采取适当的强制方法,包括使用戒具,迫使其到案。然而,一旦讯问结束且不需要采用其他强制措施时,应当恢复被执行人的人身自由。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关于编造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的法律解释。文章详细阐述了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和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认定,以及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情形、从重处罚的情形、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情形,并定义了虚假恐怖信息的含义。
公安机关与人民检察院在管辖贪污贿赂案件时的移交原则,犯罪地的管辖原则,并案处理的情形,辩护与代理中辩护人的资格、法律援助的规定、辩护律师的权利,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规定以及律师调取证据的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刑法中的几个重要条款的解释。针对刑法第三十条,对于公司、企业等单位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对组织策划者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和第一百五十九条,解释仅适用于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的公司。对于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解释
辽宁团伙诈骗10万的量刑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诈骗数额达到10万属于数额较大,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可能同时处罚金。文章还介绍了诈骗罪的主犯认